傅白从西南回京,快马加鞭,一刻不敢耽误。刚到京城,连口茶也未饮,便风尘仆仆入宫复命。

“奴才给皇上请安、给宣平侯请安。”

皇上正在御书房和崔明远下棋,扫了眼傅白,笑吟吟问:“怎么样?那丫头一切都好?”

“回皇上,县主好着呢!” 傅白起身,见皇上手边的茶凉了,边回话边斟满:“有皇上赐的金甲卫在,进门就当家,风光极了。”

崔明远手一抖,落错一子。

“不玩了。” 皇上投子,拍了拍崔明雨啊的肩膀:“明远心不在焉,故意让朕。”

崔明远与皇上相交于微时。四十余年过去,皇上给崔家体面、荣华,崔明远回馈给皇上绝对的忠诚。

“臣替宝珠谢皇上。” 崔明远一板一眼磕头谢恩。

“宝珠这丫头陪在朕身边的时间,比朕的公主都多。” 皇上虚扶了他一把,煞有介事道:“嫁了人,朕还怪想她的。”

“皇上不用担心。” 傅白最会见缝插针说吉祥话,别有深意道:“用不了多久,县主就和咱们殿下一起回来了。”

崔明远心一沉,还欲再问…

皇上却一摆手,“明远啊,你先退下,明日再来陪朕下棋。”

“臣告退。”

“禀皇上,皇上交代老奴的话,老奴都和殿下说了。” 见崔明远走远了,傅白重新把西南一趟发生的种种说给皇上。

末了,又添一句:“皇上的慈父之心,殿下都明白。”

“明白?” 皇上显然不尽信。

“过去殿下少不经事,难免被情份绊住脚。经明月州一遭,殿下看清了谢琅的真面目,也明白皇上督促他,是为他好。” 傅白口中的谢珩,显然与他所见不同。

傅白在勾心斗角里摸爬滚打一辈子。之所以还能平平安安站在这,全靠两字——退路。

他看好谢珩。却不明说,也不回禀,只是中规中矩挑皇上爱听的说。

“你很看好老七?” 皇上状似不经意一问。

谢珩若入皇子玉蝶,行七。

傅白心间一凛,面不改色道:“皇上的龙子,个个都好。”

“朕膝下诸子,成器的没几个。” 皇上冷哼一声,评价起宫中成年的几位皇子:“老大软弱、老四懒惰、老五粗笨。”

他翻开桌上的账册,和被崔宝珠撕毁的那本一模一样,甚至完好无损。

显然是账册在被谢珩拿到以后,又被人誊抄下来,直接送回皇上手里。

皇上翻开,冷眼扫过账册上三皇子运售假药、私藏弓弩种种。冷哼一声:“老三有些野心,却做事急躁,无容人之量。”

抬手,将账册扔进炭盆,盖棺定论:“难当大任。”

一番话听得傅白冷汗直流,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宝珠那丫头怎么样?朕听说在明月州时,她和老七相处得不错?” 皇上再问。

“大婚当日,殿下纳了几位青楼的女子入府,气得县主连夜逃婚。” 傅白如实道。

侧面佐证了,崔宝珠和谢珩的关系并不好。

“这丫头倒是个烈性子。” 皇上摇头笑了笑,难得流出几分真性情。又问:“回府了?”

“回了。” 傅白揣度着皇上的态度,适时道:“线人来报,柳氏串通周汲差人绑了县主,让县主吃了不少苦头。”

“柳氏…” 皇上面露不虞。

“殿下在明月州毒发那次,柳氏曾送解药给殿下。”

傅白未直言,只说:“柳胜被人称作西南药王,又与镇南王交好,是有些真本事的。”

蜀都的晨雾还未散尽,镇南王府的朱漆大门前已停满了马车。

崔宝珠站在廊下,望着王妃郑氏指挥仆从往车上搬箱笼。

郑氏今日穿了件靛青色的对襟长衫,发间只簪一支白玉扁方,比平日更显利落。

"宝珠。"郑氏转身向她招手,腕间的翡翠镯子碰出清脆声响,"来,娘有话同你说。"

这声"娘"叫得崔宝珠心尖一颤,对镇南王府的归属感又强了几分。

郑氏拉着她,语重心长:"管家不易。但千万记着,家和万事兴。"

待郑氏走远,崔宝珠仰头看着镇南王府偌大的府邸,实在笑不出来。

这么大个家,该怎么管?

刚进花厅,两名婆子就抬着一口鎏金铜箱进来,"哐当"一声放在地上。

箱盖掀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账册,每一本都裹着靛蓝布套,看起来崭新如初。

"这是……"

"这是府上近五年的总账。"曹氏姗姗来迟,面上丝毫不悦也无。

反倒看好戏似的,交代两句便施施然离开:"我身子弱,这些年管得松散。现在既是你管事了,就从头来吧。"

崔宝珠心头一跳。

这哪是交权?分明是烫手山芋。账目若没问题,曹氏怎会甘心交出?

半个时辰后,崔宝珠坐在花厅里,指尖拂过账册扉页。

翠微"咦"了一声:"小姐,这账本怎么……"

崔宝珠垂眸。

靛蓝布套下的账册,边角竟布满虫蛀的孔洞,有些页数甚至黏连在一起,轻轻一扯就碎成齑粉。

"少夫人见谅。"米仓管事的刘婆子面脸堆笑,借口道:"去岁蜀地潮湿,库房进了蠹虫,老奴们尽力抢救了。"

崔宝珠微微一笑:"无妨。"

她随手翻开一页——

景和二十三年十月,购粳米OO百石,单价三两五钱/石,合计一OO两。

景和二十三年腊月,购上等香米三百石,单价OO两/石,用于年节赏赐。

墨迹晕染,恰到好处地模糊了字数。

紧接着,两笔相同记录——

购糯米二百石,单价三两/石,合计六百两。

购糯米二百石,单价三两/石,合计六百两。

再翻一页:

景和二十四年三月:入库新米一千石,月末盘点"鼠耗"二百石。

景和二十四年六月:拨"赈灾米"五百石至佃农村庄 。

"陈年旧账,偶有错漏也难免。今年…今年老奴一定写得清清楚楚。" 刘婆子一个劲儿的打马虎眼,看来没少得好处。

是从前在京中,她早将账册摔在管事脸上。但现在不行,她初来乍到,不能轻易与这些管事的交恶。

心里默默记上一笔,表面不显:"我慢慢看,你先退下吧。"

崔宝珠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忽然在某一处停住——"景和三年七月,购蜀香米二百石,每石四两五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