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后悔的假千金(14)
外面呼呼地刮着西风,杨军一家和余石一家坐在一个屋里热热闹闹吃饭,大人和孩子分了两桌,大人坐在沙发、茶几那边,孩子们围在炕上的炕桌上,两边桌上的菜都是一样,只是大人桌上还有酒,孩子们就给了几瓶汽水,那种勾兑的桔汁汽水,也就过年能喝到,平时大人们哪舍得买这个。
余石家的两个孩子年纪不大却十分有眼色,但再有眼色的孩子,面对陌生的大表姐,还是有些怯懦,两人坐在炕上,脚都不敢往被子里多伸,生怕不小心碰到大表姐。
“吃吧,不饿吗?”楚霏还没吃,先拿着筷子给两个孩子各夹了一块红烧肉。
这年头各家各户过年的菜就那几样,红烧肉、土豆炖鸡、蒜苔炒肉、酸菜粉条肉、蜜汁土豆丸子等等,余家这过年的饭菜已经算很丰盛的了,有些孩子多、人口多的家庭,就算是过年也不容易吃到好的。
余涛拿了筷子有礼貌地道:“谢谢姐。”
余超有样学样:“谢谢姐。”
杨旗在旁边给每个人倒汽水,用的是那种画了花的玻璃杯,这也是过年才拿出来招待客人的,平常用的都是搪瓷缸子,要么就是吃完罐头的玻璃罐。
两小孩又开始谢哥哥,面对他两人就不那么拘谨了,露着一口牙笑得憨憨的。
楚霏看着好笑,又给他们夹了鸡肉,这是舅舅家自己养的,过年才舍得杀来吃肉,考虑到有孩子,没放干辣椒,不过炖得入味,很香。
“姐,你和婷婷姐都上高一吗?”余超到底年纪小,见这个陌生表姐给他们夹菜,就觉得她好相处,敢出声搭话了。
“是啊,你呢,上学了吗?”楚霏夹着菜吃,她已经有点习惯这里吃饭聊天的方式了。
“没呢,”余超摇摇头,“村里没学校,要上学得去镇上,我妈说年过完送我去上学前班,然后就能上一年级了。”
这里偏远落后,幼儿园只在城镇有,很多乡里的孩子都是上小学前急急忙忙送去上个学前班,到年龄直接上一年级。
这还算父母重视的,要是父母不在意,或是不愿意掏钱,那完了,他们根本不会送孩子去上学。
华国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可上学就要交学费,还有各种书本、学杂费等等,这对于普遍贫穷的如今来说,有些人口多、有病人的家庭是无力负担的。
大人们那桌听到这边的话,也说起上学的事。
“我们镇上的店后面腾出来了,要不等娃们上学了,小花就住到镇上去,和娃们住在店里,总归离学校近些。”杨军提出建议。
“那哪能行,你们还做生意呢!”余石立马拒绝。
余涛上学这几年,都是王小花天天接送的,中湾村离镇上的学校有几公里,说远也还行,就是途中得经过一条穿镇而过的国道,来往的大货车很多,余石两口子都不放心孩子自己去上学。
嗯,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不是,都是自个儿摸黑早起,背上书包结伴走着去上学的。
只是接送一个娃,王小花骑自行车就行,要是余超再上学,两个娃就不好接送了。两口子不可能天天都去接娃,这一天来回四趟,时间都耗在这儿了,肯定行不通啊!
“去住吧,反正店面已经租了,租金照样付,之前我们住在后面,现在腾出来了,小花带孩子去住还宽敞,要是过意不去,我们忙的时候搭把手干点活就行。”余秀也劝道。
王小花扯了扯余石的衣服,转头笑道:“就听姐和姐夫的,年过完我们去拾掇拾掇,等娃开校了我们再去住,除了地里忙的时候,我都能在店里帮帮忙。”
王小花心里算得明白,这去姐姐的店里住,没问他们要租金,只让平时搭把手干点活,这就相当于抵了租金了,既然这样有什么不能住的?她又不是白住的。
余石瞪了媳妇儿一眼,她已经答应了,也不好再拆台,只能不好意思地冲杨军、余秀两口子笑笑,道:“家里养的鸡长得好,今儿回去的时候带两只,肉香着呢!”
王小花暗自剜了他一眼,倒也没挂脸子,更没有反对。
楚霏边吃饭边看这边,这舅妈的神情没有遮掩,不止她,杨军、余秀也看见了,却都没说什么,照样亲亲热热吃饭聊天。
中午一点多,这顿饭总算吃完了,余秀帮着收了碗筷,余涛、余超来回往厨房送,最终洗碗的是王小花,其他人都在还充满饭菜味的屋里松散,杨旗半躺在炕上,杨军、余石半躺在沙发上,三人的姿势竟出奇的一致。
楚霏用手揉着肚子,许是大家伙一起吃饭热闹,饭菜的味道也好,让人不知不觉就吃多了。
“来来来,喝点山楂茶消消食。”余秀提了个壶底和壶身被烧出黑灰的半大铁壶进来,看那样是从炉灶上刚提起来的,壶嘴和壶盖都冒热气呢。
余涛紧随其后,抱着一摞碗。
这刚烧开的山楂茶,可不敢用玻璃杯,一不小心就会炸了。
楚霏面前多了一碗山楂茶,能看出是用干山楂煮的,还加了红枣干,端起来吹凉了抿一口,酸甜酸甜的,里面指定还放了冰糖。
等王小花收拾完碗筷,大家坐在这屋里继续闲聊,茶几上、炕上都有瓜子花生和糖果,吃着聊着,杨旗还带着两个表弟玩扑克,大人们玩得双扣他们不会玩,就每人分一沓牌,挨个码牌,谁出的牌和上面有一样的,那这两张牌之间的就全归谁所有,最终谁手里的牌最先用完谁就算输,这游戏叫“拉肠子”,简单得很,正适合小孩子玩。
楚霏没有参与,只在旁看着,她发现杨旗还挺有耐心的,这样的游戏对他来说肯定是简单无趣的,但他却能陪着余涛、余超玩,还故意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配合游戏,逗得两个孩子时不时哈哈大笑。
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杨军、余秀带着孩子们起身回家。
进了家门就暖和了,暖气到底比烧炉子和炕温度恒定,人待在这样的房子里也舒服得多。
“下午吃点啥?我去做。”杨军暖过来后问。
“熬点稀饭行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