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皇城寂寥,万籁俱静,惟有翠微宫灯火未眠。

夜虫低鸣,星沉月黯,露湿青瓦,檐下祈福风铃偶尔轻响。

一顶绣有金龙云纹的步舆,悄无声息地停驻在翠微宫门前。

圣驾亲临,守卫士兵俱是一惊,旋即挺身肃立。

宫门紧闭,门扉封贴一纸黄签,字迹鲜红,分外扎眼,透着一股沉冷威压。

随行太监见状,低声一唤,两名内侍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揭去封条。封纸落地一瞬,清风穿廊而过,吹走了尘封多日的冷意。

大殿纱灯暖黄,香烟袅袅。

侍女匆忙提灯迎出,语声颤若细丝:“圣、圣上驾到……”

帘帐之内,贵妃坐于紫檀木榻品茗,一袭月白织金的宫装,素面朝天,风华不减。她轻轻放下手里的茶盏,缓缓起身,站在屏风前躬身施礼。

帘幕轻掀,皇帝龙袍加身,缓步趸入大殿。月光透过纱幔,洒落肩头,如银辉落金。男人眉宇间多了些风霜,神情却意外地柔和。

他凝望着她,久久无言。

贵妃盈盈一拜:“臣妾叩见圣上。”

皇帝略一抬手,止住她的行礼,温声道:“好久不见,朕……来看你一眼。”

贵妃垂眸,话语不温不火:“臣妾谢圣上垂怜。”

皇帝注视着她,眼眸波光微动。他踱步上前,端起案上凉茶,轻抿一口,喉间浮动着一丝莫名的情绪。

男人忽然开口道:“朕记得你年轻时,最爱御花园的牡丹,说它雍容而不骄矜。朕让人重新栽了一片,明年花开之时,朕带着你去看看罢。”

贵妃一怔,随即低声回道:“臣妾遵旨。”

昨日,温念上门强行带走苏绾,贵妃万般无奈之下,写了一纸书信递给皇帝。

那封信写得很轻,字字如绣,像一根细线,隐隐牵动人心。

开篇道出自己年华老去,无心再涉宫闱之争。她写得云淡风轻,却句句带血:“妾身垂垂老矣,已知尘缘将尽,惟愿余生,不争、不怨、不扰。”

接着,她提及太子年幼,尚不足自立,她也无心算计储位之争。她坦言,昔日因一己之私,妄图奢望偏执之念,如今想来,不过镜花水月,黄粱一梦,俱成空空。

末了,她用了极为委婉的一句:“妾思圣颜亲恩,已是五载。若圣上怜妾,愿赐一见之恩。”

整封书信无半句哀怨,也无半句央求,将旧情藏入字里行间,连同风霜雨雪一并交付。

灯下龙案前,皇帝读罢信笺,心底波澜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熹贵妃,是他尚做皇子时,唯一一次不顾宗室安排,亲自挑选的侧妃。那年她刚刚及笄,白衣素面,端然如兰,一双眼眸温静清澈,偏偏入了他的心。

贵妃母族出身山东青州秦氏,乃地方千年望族。族人世代行医,行事低调,历经几代朝堂更替,皆无人出仕为官,清白可鉴。

她与他年岁相当,自少年至而立,从来都是安静地陪在身侧,甘居人后,从无怨怼。

记得有一次大雪封宫,他连续苦熬奋战朝政,结果被风寒压倒,是她不眠不休为他擦汗,并亲手熬药。那盏苦汤,她反复尝了三次,确定没那么苦了,才肯喂给他喝。

待他即位登基之时,第一件事便是立她所出之子为储君。

那日她身着礼服侍立丹陛之下,眼底盈盈星光,是喜极而泣,也是藏不住的欢喜。

他执她手道:“我护你母子周全,万世不弃。”

他本以为,自己一诺千金,定能护她一世无忧。

可惜,帝王心头最轻的,就是“誓言”。

后来,先帝替他立下皇后,一位来自太后本家的嫡女,年少貌美,恭顺得体。只是这份恭顺是假,恃宠而骄是真。登基之初,皇后还能循礼恭敬,几年之后,仗着太后撑腰,皇后渐渐暴露本性,处处争风吃醋,后宫权柄也尽数掌握。

皇后与皇帝年岁悬殊,虽为夫妻却似隔代,根本无法共语。皇帝早就知晓皇后与温念私情暗通,只是碍于颜面从未揭发她的丑事。

贵妃始终沉静克制,事事退让,从不与皇后争锋相对。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出身清白,既无外戚撑腰,也不结党营私,唯一能依仗的,是她曾经同皇帝少年相识,伉俪情深的那一段旧情。

可旧情二字,在深宫权斗面前,终究显得太过薄弱了。

皇后将贵妃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暗地百般排挤刁难。皇后有意扶持新宠,安插新人,令众嫔妃轮番侍寝,外加枕边巧言挑拨,终于使皇帝与贵妃形同陌路。

整整五年,皇帝未曾踏足翠微宫半步,连年节册礼也多由内务府转送。贵妃皆恭敬收下,从不言半字怨尤。

直到最近,太医院揭露秦欢卖官鬻爵,皇后以肃清后宫为名,封禁翠微宫,连身边伺候贵妃的婢女也调走大半,只余寥寥几人照拂饮食。

这一切,皇帝并非不知情。

相反,更是由他亲自一手策划。

皇后、贵妃,都是棋盘上的棋子。

贵妃从未动念争储,一个身无背景的女子,何来筹码争斗?又如何抗衡皇后背后的太后?

可他要的就是两宫争斗,不斗,如何压灭皇后的气势?剿灭皇后的党羽?

后宫如朝堂,制衡才是王道。

贵妃性格温顺恬淡,最适合成为天平的另一端。

因此,他纵容这场冷暴力持续发酵,甚至暗地放任皇后行事,只为逼她露出獠牙。

可贵妃不辩,不争,亦不恨。

着实出人意料。

深夜的翠微宫静若止水,暖黄色的烛火在雕花灯盏里轻晃,映得纱帐上下浮动,似梦非梦。

灯火晃得皇帝一阵头晕目眩,他身子一栽歪,干脆卧倒在紫檀木塌,阖合双目,沉声道:“朕近来头风复发,你来替朕捏捏筋。”

贵妃医女出身,素习岐黄之术,平生最引以为傲之事,便是亲手调理治愈了缠绕皇帝多年的头风顽疾。她的手艺极具章法,所按之处皆精准落于穴道,手势柔中带刚,入木三分。昔年皇帝倦于朝政,时常召她为自己按摩舒缓筋骨。然而近几年来,这样的亲近越来越少,两颗心也渐行渐远。

贵妃立在榻侧,垂眸应道:“臣妾遵旨。”

她俯身跪坐塌前,玉指轻抬,拂开鬓边几缕白丝,自额角缓缓揉按。指腹温润,或缓或重,如水流过石,消解身心抑郁沉痛。

皇帝闭着眼,舒服地直哼哼:“爱妃手艺,不减当年啊。”

贵妃莞尔:“圣上为国操劳,积忧成疾。臣妾本是医家出身,替圣上舒缓积劳,不过是本分罢了。”

她话音刚落,皇帝忽然低声问道:“你可知温念之事?”

来了!

贵妃指尖略微一顿,紧接着不疾不徐道:“臣妾听说了,先前那位温念,竟是假冒之人。真正的温如初,一直被囚禁在地牢里,如今终于重见天日。”

皇帝长叹一口气:“朕万万没想到,竟被那贼人蒙蔽如此之久,哎。”

这一声“哎”,似经受了多少风雪崔嵬,满载着迟来的悔意与深重的自责。

贵妃轻描淡写道:“圣上是为苏绾那孩子烦心吧?”

话音未落,皇帝眉间一蹙,蓦然睁开眼睛,“她与你何干?”

贵妃心知,当下话锋极为关键,半分轻忽不得。

她垂眸道:“苏绾与臣妾,尚有些薄亲联系。臣妾拿她当晚辈呵护,因而格外用心些。”

“苏绾那个孩子,自幼失去了生母,家里主母并不十分待见她,难得她生得聪明伶俐,品行甚好,出淤泥而不染。连臣妾见了,都不得不为之惊叹呢。”

听了这番话,皇帝竟然有些得意,轻轻“哼”了一声。

这一幕被贵妃看在眼里,她略略俯身,轻揉皇帝眉心,将指力轻移至印堂穴,“当初圣上有意撮合温如初与苏绾成婚,怎奈半途横生枝节,被那冒牌货温念硬生生拆散一对鸳鸯。”

“圣上是为此愤恨惋惜吧?”

皇帝没有作声,但呼吸明显沉重了几分。

贵妃语气更缓,如水波轻点:“苏绾那孩子年纪轻轻,受尽了凌辱委屈,臣妾看着心疼。若圣上允准,将她召回翠微宫,在臣妾这里舒心静养几日,可好?”

“嗯?”皇帝半睁开眼,神色复杂:“可朕听说,她才刚离开你这儿,怎么又要她回来?”

贵妃停下手,“先前苏绾与皇后无端生出些误会,全因温念所作所为造成。两人若能借此解开心结,也是成就一段佳话。”

皇帝微微一怔。

苏绾与皇后之间的恩怨是非,归根结底逃不过一个“情”字缠绕。如今温念已化作清风尘土,留下来的苏绾,如一缕尚未熄灭的火种,随时可能燎原。

既然苏绾能唤醒贵妃的斗志,那她注定成为一柄趁手的利刃,抑或,一根引燃风暴的导火索。

男人复又合上眼眸:“你倒是也学会借势了。”

贵妃低声一笑:“臣妾不过守护所爱罢了。”

春帘帐外,风过梅影。

次日,苏绾与时枫几乎同时收到了皇帝的谕旨,召二人即刻入宫觐见。

既在意料之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