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牡蛎灌汤包
桑榆从新科探花还过来的二十两中拿出十五两,顺利盘下了杨县令亲戚那间杂货铺。
使了二十文钱办理完过户手续,作为谢礼,又给中间人崔管事送了一斤蚝油,三份水晶翡翠冰粉,五份生腌。
她昨晚和桑泽翻出家中这段时间的积蓄,抱着几个存钱罐和钱袋,一块坐在床上数钱。
越数越开心。
新品蚝油卖得不错,根据桑榆用小石子在石板上的记账,蚝油作为新品才上了不到半个月,仅仅是卖给县里那几家富足的大户,就卖出了六十斤,她把一斤的单价定为二十文钱,光是卖蚝油收入就有一千二百文钱。
一斤蚝油二十文钱,在普通老百姓那里能给一家人买上好几天的口粮,他们是万万不舍得掏出这么多钱,只为了满足一时口舌之欲。
但有钱人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吃食方面是真舍得花钱。
漫说他们府上分大灶小灶大厨房小厨房,一个厨房师傅手下就有好几个帮工,有些大户人家府上的厨房人才配置,完全可以媲美某些高端酒楼。
而有蚝油作为调料加入这些富贵人家的餐桌,哪怕是最普通的食材吃起来都成了顶级美味。
大户人家的厨师都是识货的人,当初她只用一道简单的蚝油生菜,便征服了他们,从此成了蚝油的忠诚信众。厨师们的手艺巧夺天工,有钱人家的食材飞禽走兽,但再好的山珍海味,吃久了都会腻,而蚝油、虾粉、虾油这些调味料就是为提升客人幸福感而存在,也为这些厨师们牢牢勾住东家们的胃添砖加瓦。
不过桑榆暂时只将熬制的蚝油拿来出售,虾粉、虾油、梅虾干这些并未在出售之列。
这当然不是因为后者提味不明显,而是她不想这么快就推出多项调料,怕树大招风,在县城她和桑泽毫无根基,套用现代的话来说,现在的他们如同乡下人农民工进城,到北上广开店赚生计,初来乍到,不知道这里盘踞了多少看不清的势力。要是他们一来就亮出太多底牌,一不小心动了大商户的蛋糕,那可真是被人怎么搞死的都不知道。
先前她在肥水村市集摆摊卖的生腌、水晶翡翠凉粉、酸梅汤等吃食已经在周围几个村里小有名气,蚝油只是在中上层富户中小范围出售,没有大量大范围出售,也是为了谨慎起见。
日后他们在县城开店了,在大规模推出新调料品一事上,还需要徐徐图之,谨慎为妙。
在姐弟俩全面将他们这段时间摆摊的收入、卖给县城里几家大客户蚝油的收入盘过一遍,终于理清了数,小食摊目前合计已存下十五贯零七百九十三文钱。
可接下来要花钱的地方同样不少。
县城开饭馆置办家什、购买厨具、购置鱼苗、养鱼池塘基建等的预算花费,还有向村里几户渔民采购生腌原材料的日常开销,到处要用钱,前面几项还都是大额开销,桑榆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好好盘算成本。
为了方便携带,桑榆留足置办饭馆用具和日常零钱开销,趁着姐弟二人今日上来办饭馆的过户手续,顺道将整贯的银钱换成了银两,他们一共换了十二两,加上前面前未婚夫拿来的二十两花去十五两,如今还剩下五两,一共存下十七两,留待日后作为养鱼支出的备用金。
散钱还剩三贯七百九十三文钱,今日带来县城置办东西的一共有七百文钱。这两日他们打算布置饭馆一应家什,然后在饭馆的楼上简单安个家,为之后饭馆正式开业做准备。
饭馆的位置在闹市,和东街上大多数店铺配置一样,楼上住家,楼下开店。桑榆最看重这家铺子的是它一楼有个很宽敞的后院,院里还有一口水量充沛的井,对制作生腌来说非常方便。
东街虽没有西街繁华,不过也是商铺林立,过路行人商旅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桑榆店面的左邻右舍都是开店的,不过一个是开米店的,一间是杂货铺,跟桑榆要开的饭馆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对面有一家看上去像酒楼的永乐坊,人来人往,看样子像生意很不错的样子,以后说不定能给自己家的饭馆附送点客流。
她之前过来验收店面交接钥匙的时候,已经和邻居之一“钱来也”杂货铺的钱娘子打过照面,对方是个开朗健谈的,一听说来了新邻居,还是个开饭馆的,七分热情顿时成了十分,还非常热情地给她介绍起这一带餐饮店铺的生意情况,一说起渔港里的小吃饭馆可谓如数家珍,一看平时就没少吃。
桑榆从她张家菜馆李家面摊的美食点评中,渐渐摸清各家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对接下来自己饭馆的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
县城的好处之一是东西齐全,想要买什么几乎都能在同一条街上全部买到,不过想到之后养鱼塘要用钱的地方多着,为了控制成本,她还是货比三家,多走了两条街,在街上的店铺里挑挑买买,前后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开店要用的锅碗瓢盆、生活用品置办完毕。
姐弟俩回到饭馆,厨房的灶台也在如火如荼地动工中。
帮她改良店面内部构造和做灶台的分别是周师傅和蒋师傅,这两人都是谢舟介绍给她的。
谢舟先前接过县城的木活,认识不少工匠,这两位师傅就是他合作过的里面,觉得活计做得不错,工钱算公道,人也可靠的。
盘这家店用了十五两,连带着把杂货铺原先就有的两张木床、放杂货的柜台、一些桌椅,都一并送了桑榆。
桑榆将木床和其他可用的家具盖上布罩,以免工匠师傅们施工过程中掉瓦沾泥的。
楼上原来只有两间房,一大一小,桑榆让周师傅将大的那间重新隔成两个房间。
她和桑泽一人一间,另外一间用来做储存室。
她置办的物品中有个小炉子,这几日可以用来给装修店面的师傅和他们的徒弟烧饭,当然他们姐弟自己也要吃。
好在前日池塘挖掘完工,昨日还通上了水,池里面种上了荷花菱角,池塘周围种了桑树、芭蕉树,她还将桑泽的小鸡搬到池塘边上,和另外买的鸡鸭鹅分栅栏安了家。
往后她待在沄水村的时间不多,多数时间要在县城忙饭馆的事,所以她将这事交给了谢舟和江一帆帮忙管理,养家禽方面需要心细的人定时去喂养,所以樊婆子有时也会过去帮她照看一二。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后面鱼苗一到,就可以将它们投进池子里,她的养鱼事业就能正式拉开帷幕。
师傅们从早干到晚,按照先前说好的,午食由桑榆提供。
厨房在施工,桑榆只能将炉子搬至院子里,简单做些吃食。
桑榆今日出摊早,收摊也收得早,主要是做的早餐吃食卖得飞快。
她今日卖的吃食除了生腌,还有牡蛎灌汤包。
桑泽坐在小食摊前,捧个包子吃,才咬第一口,牡蛎肉和猪颈肉的汁水咸甜可口,桑泽本来刚下船还迷糊着,精神被这一口灌汤鲜汁一震,瞬间赶跑了叫不醒的瞌睡虫,汁水中隐约还混着迷人的虾味,桑泽咀嚼的速度不由加快,热乎乎的香味迎着清早的凉风飘出大老远。
酱油、葱花腌制入味的猪肉馅儿没有一点膻味,蒸熟的牡蛎肉完整如同撑饱了肚子的扇子,肥白鲜甜,没有一粒沙子,吃着鲜美非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