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宴/文
从村塾出来,李瑜才与李家瑞结伴往孙元娘的夫家赶去,这厢耽误了不少时间,到了孙元娘家中,元娘已是担心的不得了,连声说:“还以为你们路上出了什么事,急死我了。”
“叫元娘姐姐挂念,都是我的不是。”李瑜颇内疚地解释,古代没法微信联系,真是极为不便,“头一回看见村塾,觉得稀罕了些,就与我大哥逗留了一会。”
“还好知道有你大哥跟着你,早听说家瑞是懂事的,不然我可要出去寻了。”
一行人寒暄几句,孙元娘就把自己的小姑子喊了出来,与李瑜认识,随即开始量体裁衣。
孙元娘嫁的人家也姓方,只不过和方家本支血缘关系远了些。元娘的小姑子瞧着确实与孙元娘关系不大亲厚,李瑜来了这好半晌,她几乎没怎么吭气,用一种十分不信任的眼神,打量着李瑜的动作。
好在李瑜上手麻利,看着就是做熟了工的。孙元娘为着效果好,给小姑子买的红锦与当初孙三娘做嫁衣的是同样的款式,这对李瑜而言就更没有什么值得为难的地方了。
正事办完,李家瑞帮李瑜抱上红锦,两人便结伴徒步走回了方家村。走的路虽久,但李瑜一路都在与李家瑞商议如何说服李老爹,两个人兴致勃勃,竟也没觉得累。
……
方家祖宅内。
高墙围拢,黑瓦层叠。鸣凤堂外立着十余个仆妇,密切而安静地在廊下等候着,无一人交杂低语。
厅内,一容貌姣好、三十岁许的绾发贵妇扶了扶髻子簪着的玉海棠,正垂眉阅览着厚厚的账册,保养得当的纤纤玉手轻翻纸页,半晌才说:“今年庄子的收成,倒比往年要好不少。”
旁边侍立的中年婆子微微一笑,奉承道:“今年年景好,也多亏四太太持家有方。”
“与我有什么干系。”那贵妇抬起眼,思索的神情中有些堪透对方的促狭,“去年还是大嫂掌家,若非老太太写了信回来了,许她随大哥赴外任,这帐本还送不到我手上呢。”
正交谈着,窗下有个丫鬟惊喜地叫了一声:“咦?寓哥儿回来了。”
贵妇手中动作一顿,面上笑意先浮又敛。待得打帘儿的丫鬟支起门来,贵妇已是一片肃容。
方远寓俯首行礼,极恭谨地道了一声,“母亲。”
座上正是方远寓的母亲,方家长房的二媳妇连氏,因她丈夫在族中行四,仆妇们都称她四太太。方家的宗妇是长子长媳,但因着方大爷赴任,大老太太怕儿子在外做官,身边没个掌得住事的女人,便叫大儿媳妇带上养在老家的子女,一并随去了。是以,原本住在青州府城陪丈夫做生意的连氏,则得到了打理宗族大小庶务的管家权,遂从青州府与儿子一并返乡来。
“不是叫你去村塾里,多见闻些真正世情,怎么这么快便回来了?”
“是见了些稀罕事,所以才回来禀与母亲知晓。”
方远寓一五一十将村塾中遇到李瑜的事说了,“依律,拐卖人口须杖一百,流三千。这般聪慧幼女,必是大家出身,沦落村里实在可怜。儿子瞧着,那家人贫苦愚笨,竟连读书之贵都不了解,倒要那小娘子去说服。儿子见之不忍,想救一救那女孩。”
连氏起初听得认真,到后面不觉有些发笑。自家这儿子,读书虽有些天赋,异于常人,可论人情世故,倒丝毫不见比同龄男孩有什么长处。难怪公爹坚持不许他再去考举,必要他回乡沉心再历练一阵子。
不过连氏并不直接打击儿子,问他道:“你想怎么救那女孩?”
“她既是被拐卖的,咱们将她赎出来,问清是哪里人,再送回去不就是了?”
连氏盯着儿子,“若那人家不肯呢?”
“……不肯?为何不肯?”方远寓看似稳重的神情下,透出与他年纪更加相符的天真,“咱们多给些钱,不叫他们亏了不就是了。”
“你可想过,人家为何买这女子?据你说,他们互称兄妹,那必不是买做丫鬟了。若是为了养个女儿,兴许已经处出感情了,那自然不愿意叫你赎走。你还说,那就是个寻常贫苦农家,农家买个儿子,尚且能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买个女儿,又是为何?”
方远寓陷入思索,好半晌才反应过来,惊愕道:“莫不是为做童养媳?!”
连氏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但看儿子还能想到童养媳这层,已算欣慰,起码还不算对寻常百姓家的事太陌生。她循循善诱道:“不管人家为什么买,既买来了,便是要这样一个女孩。你把这一个人赎走,怎能保证他家不继续买女娃娃,那不还是有人受罪。你救得了一个,救得了百个千个?”
方远寓没想到一件事下面,竟还藏着这么多曲曲折折的人情,回家路上本觉得信手拈来的一个事,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连氏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儿子一会,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遂柔和开口:“好了,既已回来了,便先在家中用膳吧。待过了晌午,再去村塾也不迟。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有心救人,便是可贵,但是如何行事,还须再细细思量。待你有了新的主意,不妨再来与娘商议,若当真可行,娘自会许你救人去。”
方远寓也意识到此事并非一蹴而就,便颔首称是,揣着心事去吃饭了。
……
是夜。
李家五口吃过了晚饭,赵氏正起身要收拾碗筷,李家瑞亦站起来,“爹,娘,我想和你俩商量点事儿。”
大儿子的态度略显严肃,赵氏有些意外:“咋啦?”
李老爹也是微微蹙眉,但他向来重视长子,早就将李家瑞视作半个大人,因此挥手示意赵氏坐下,又打发诸人出去,好方便儿子讲话。
李瑜自然很清楚大哥要说什么,两人下午悄悄商量了许久怎么说服爹娘,李家瑞亲自去了一次村塾,脑海中对读书这件事的认识已不像最初那般迷茫,已很有条理,也十分清楚该从哪些角度和李老爹沟通。李瑜此刻既是兴奋,又是忐忑,生怕露出马脚被父母注意到,因此低垂着脑袋,手脚麻利地收拾了桌面,退出时还不忘替他们掩上了堂屋的门。
她心中惴惴,一步三回头地从堂屋回到了灶下。却不想,李家吉抱臂靠在墙边,嘴里叼着根儿枯草,趁李瑜没注意,猛地蹿出来,吓了她一大跳。
“……二哥!你躲在这里干嘛!”李瑜伸手扯掉了李家吉叼着的草,气鼓鼓地瞪他。
李家吉也不恼,只嘿嘿坏笑,凑近了李瑜的脸,小声问道:“小鲤鱼,你老实交代!是不是你在方家村闯了什么祸,叫大哥出面帮你顶锅?”
李瑜无语,伸手推开李家吉的脸,“胡说八道,你以为我是你啊。”
“切。”李家吉不屑,“少装了,我还不知道你?要不是你惹了祸,大哥干嘛找爹娘说悄悄话?你还一副大难临头的表情,一看就是做了亏心事。来来,和二哥也说说。真要是犯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