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君子不器!
穿过厚重的朱红大门,便是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甬道。
卢璘的座位号是“玄字七十三号”,倒是和上次院试的位置相隔不远。
顺着引路小吏的指引,拐进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巷道,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号舍。
门是虚掩的,推开便能看到里面的全貌。
空间极为狭小,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一个稍大些的笼子。
里面除了一南一北两块可以活动的木板,便再无他物。
白日里,将南边的木板架在墙上充当桌案,北边的木板则作凳子。
到了夜里,两块木板拼在一起,便是一张简陋的床铺。
卢璘将随身携带的考篮放下,取出食物清水,一一摆放在木板上。
而后寻了个舒服的姿势,靠在墙壁上,缓缓闭上双眼,调整着呼吸,将所有杂念清空。
心如止水,方能文思泉涌。
直到辰时过半,将近八点,三千余名考生才全部入场完毕。
“哐当!”圣院大门彻底封闭。
乡试不同于院试,其规格之高,戒备之严,远非府县一级的考试可比。
主考官由京都亲派,另有六位德高望重的同考官从旁协助。
除此之外,受卷、弥封、誊录、对读、巡绰、监门、搜检怀挟的官吏,各司其职,将整个考场打理得如同铁桶一般。
任何舞弊的可能,在这样严密的体系下,都难以遁形。
乡试共考三场。
第一场考经义,检验的是读书人对圣人经典的掌握。
第二场考策论,考量的是经世济民的才学和基础才气。
第三场则是战诗词,是读书人安身立命、护道杀伐的根本。
虽分三场,但策论与战诗词的比重,远超经义。
时至巳时正刻,九点整。
“铛!”
一声悠扬钟声,自圣院深处响起。
所有考试听到钟声几乎是同一时间抬起头,望向半空。
只见圣院半空,文气汇聚,光华流转,渐渐凝结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君子不器。”
第一场经义的考题,出来了。
短短四个字,却让整个圣院数千名考生,瞬间炸开
了锅。
“君子不器?怎么会是这个题目?
“此题出自《为政》篇,乃圣人言论,看似简单,实则最是考验功底!
“是啊,可发挥的余地太大了,反而不知从何处下笔!
无数人皱起了眉,低声议论,猜测着主考官的出题用意。
“肃静!
一名巡查官吏厉声呵斥,雄浑的声音压下了考生们的嘈杂。
考场内,再次恢复寂静。
卢璘看着这道题目,心中波澜不惊。
君子不器,语出《为政》。
表面上看,是在考较儒家“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特定才能,而应是通才的核心理念。
这是最稳妥,也是最大众的解法。
但,仅仅如此吗?
卢璘的脑海中,浮现出学政魏长青的身影。
魏长青乃是首辅宴居的门生,却与宴居的理念不尽相同,更偏向于实学,讲究经世致用。
近年来,朝廷虽未明言,但风向已然悄变,愈发推崇“专才致用,尤其是在水利、算学、等实学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考官抛出“君子不器这道题目,其深意,便值得深思了。
是固守传统,强调君子德性修养的“通才之道?
还是顺应时势,阐发“器与“道相辅相成,鼓励士子钻研实学的“权变之法?
一念及此,卢璘的思路豁然开朗。
这篇文章的破题关键,不在于否定“器,而在于如何驾驭“器。
一个清晰的框架,在脑中渐渐成型。
卢璘提起笔,饱蘸浓墨,没有丝毫犹豫,在纸上写下了破题的第一句。
“器者,形而下之谓也;不器者,非谓君子弃形,乃谓君子驭形。
此句将“器从一个抽象的道德概念,直接拉回到了物理的本质。
它不再是君子应当鄙弃的“匠人之技,而是客观存在的工具与手段。
君子“不器,并非是要抛弃这些有形的工具,而是要成为工具的主人,去驾驭它,掌控它,而非被其所束缚。
紧接着,是承题:
“今之言‘不器’者,多囿于德性之辩,而忽器物之用。
殊不知禹持规治水,明制木牛流马,皆以器载道。”
如今那些空谈“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