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廿一年,黄河水患,百姓受灾严重,可同样,连续暴雨,北蒙及鞑靼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加之听闻大梁发生万民血书之冤,秋,北方各部落集结,联合来犯。】

宫宴上愉悦的氛围瞬间冷凝。

姜衡心下一沉,果断起身下跪,若非天幕中的他思虑不周,没有想到还有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一心只想着将事情闹大,损害了皇权,动摇了民心,北方各部落想来也没有那么容易联合在一起……

“儿臣知罪。”

几位王爷同样心中惴惴,尤其是现在为庶人的齐王,以及被天幕黄河水患涉及的遭申斥的晋王,兄弟俩咬咬牙,只能跟着下跪。

元泰帝垂眸,还好,还好有天幕,一切还来得及,再看太子,反应很快。太子已立,是后世青史认证的有为之君,哪怕太子有错,也不能动摇太子之位,他只庆幸,天幕没有透露更多,百姓,深思不了太多。

“父皇,北部各部落早已对中原虎视眈眈,即便天幕中,没有万民血书这一出,仅凭水患之祸,便已经是他们最好的时机。”

眼见气氛低沉,太子请罪后,年长的晋王又跟着请罪,杞国公主上前一步,打破僵局,给皇帝递梯子,她是上过战场的公主,如今又不馋和立储,是最适合出面的。

杞国公主打了前锋,宗亲也同样顺着说话,给天家父子搭建梯子,君王是不能有错的,错的只能是下面办错事的人,只能是那群贪官污吏,这便是皇权。

天幕还在继续,但对于这群人精而言,一心二用只是基本技能,根本不影响。

有人递台阶,元泰帝便也跟着下了,“起来吧。”

又道:“太子于军务一道,尚且薄弱,之后跟着卫国公与成国公,多学一学。”

“儿臣遵旨。”

如元泰帝所料,百姓在没有陷入绝境的时候,想不了太多,且转移内部矛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人引导,矛盾自然而然就在转化。

“好可恶的草原人,找到机会就要抢我们的东西!”

“蛮夷!只会厮杀的蛮夷!为什么会有蛮夷这种人啊!没有蛮夷,我们的日子也不会这么难!”

“那些蛮人最是穷凶极恶,他们联合在一起,我们能赢吗?”

【自元泰七年天下彻底平定,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便一直处于阶段性的骚扰和打秋风的状态,各部落各自为政,大小矛盾不断,纷乱十余年,一朝联合,可谓是来势汹汹,一旦不能彻底将他们击溃,草原便会借此战役磨砺出自己的雄主,对中原带来极大的祸患,尤其是他们发兵的季节,在秋季。】

是啊,一众官员忧心忡忡,草原竟又出了一个能联合各部落的对手,绝不能让他们成长起来。

且秋季,正是草原那群蛮人占据优势的季节,不然,也不会有“防秋”一说。

这个重阳,看样子是又要加班了。好像自从天幕出来,他们就经常加班来着。

【好在镇守三秦区域的秦国公经验老道,向来稳重,及时将军情传回,果断请求派兵支援,秦国公不仅打算守,还有找准时机转守为攻,大败草原。】

秦地,天幕一透露明年秋季草原来犯,秦国公便顺势有条不紊地传达军令,早有准备加强边防并做出细节的整改,并将一封预计明年春出征鞑靼的预案快马加鞭传回京城。

【元泰帝果断任命秦国公为伐北大将军,当然,这个大将军不像西汉的大将军那样军政两把抓,但权力也很大了,可以说是整个伐北之战都以秦国公为主。从这里也能看出大梁的武德之充沛,分明是防守,但朝廷直接定调为“伐北”。】

“那不然呢?那群蛮人畏威而不畏德,不把他们给打怕了,就消停不下来!”

唯有户部的一群老大人们,一个个在家抱头痛哭,又是天灾又是出兵,还都在一年,天爷,这是什么日子哦!

【不仅如此,更是让晋王为副将领兵三十万前往三秦之地,以皇子之身带兵出征,以振军心,以固中原民心。】

【晋王在军事上也不负所托,与秦国公配合默契,听调听宣,领兵出战也充分展示了其自身的将才,奇袭哈密,斩杀土鲁番速檀(首领),分散草原各部落兵力,协助秦国公反攻草原,并一举收复土默特,土鲁番,袄儿都司,歼敌主力三万有余,新任大汗威信不复,草原再度成为一盘散沙。】

晋王突然就挺直了腰杆,虽然有开国这一批老将和老兵的因素在,但不可否认,他功劳甚大啊!换一个兄弟,能辅佐秦国公打出这么好的战绩吗?还得是他!

元泰帝眼中划过赞赏,他这个儿子,以前也跟随老伙计们一起上过战场,但没让老四放开手脚跑太远过,没想到,老四可以啊!

姜衡更是眼睛咻的一下就亮了,正好他们之前跪在了一起,现在离得近,姜衡转手就握住了晋王的双手,犹如看一个英雄,“四哥当真智勇无双,堪为大将军王啊!弟弟何德何能,有四哥这样的兄长为大梁收复失地,开疆拓土,老天当真厚待弟弟,有四哥啊!”

别管现在有没有大将军王这个称呼,听起来牛逼就行了,反正再牛逼也是王,都是给他打工。

元泰帝听出来了意思,老六楚王甚至不忍直视姜衡的作态,把自家兄弟当臣子整啊。

老四晋王却被姜衡迷弟的双眼和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王称号给迷惑了,嘴角抑制不住的上扬,“咳咳,咱们兄弟,论军事才能,哥哥我称第二,谁敢称第一,低调,低调~”

众人:……

兄弟们难忍晋王嚣张的蠢样,姜衡却尤觉不够,更是邀请道:“四哥,弟弟我不通军略,待卫国公与成国公教我之时,不如四哥也在一旁旁听?一来四哥的武学才能能更上一筹,二来弟弟有不懂的,也好问四哥嘛!”

晋王一听,他根本拒绝不了啊!以往虽然跟着老国公们上战场,但也没几年,且都是老国公们指挥,他们这些小辈跟着刷资历,这跟自己带兵是完全不同的。且自己毕竟是皇子,又不是太子,国公们后面与他们相处也要有分寸,完全比不了奉命教导太子的教学!

如今有这么个机会,还是九弟这个太子亲自递给他的,嘶,晋王最后的警惕让他跃跃欲试地瞅了瞅上首的元泰帝,没有直接答应。

元泰帝:……

“准。”

【如此大功,怎能不封赏?】

又该如何封赏呢?

众人不禁思索。

【秦国公本就是勋贵之首,又不能封王,自古以来,皆有封妻荫子一说,故而,秦国公次子,也因在此次中有功,封张掖侯,长女晋封郡主,次女封县主,幼女封乡君。】

张掖?姜衡眼眸微闪,父皇既然封侯选择用张掖这个古名,也就是,有收复西域都护府的意图了。

【那晋王该如何封赏呢?封太子吗?】

原本兴奋的晋王一个咯噔,脑子彻底冷静了下来,封太子,天幕没出现前他能想想,现在他却不敢想了,他要是真封太子了,之后结果定然是废太子,太不好看了!

而且……天幕说的对,二哥还没敢伸手兵权呢,就被废了,天幕中的他,父皇不制衡就怪了。

【享双亲王俸禄,以及名下的田产佃户,是最不值得一提的加封,只看最主要的两点,掌都指挥使司,兼领兵部。】

他们这些皇子上朝听政,本就在六部学习,但所谓兼领兵部,那便不一样了,那便是权力与兵部尚书可以等同了,能管理兵部多少,全看晋王自己的本事,如果说兵部还有老尚书坐镇,那掌握都指挥使司,就是真正的权力了,父皇竟然没有抠门?

相对于尚且年轻的诸王,老狐狸们瞬间明白,前面提到的废太孙,应该就是此时立的了!不仅如此,宁王殿下,陛下怕也还要提一手。

在家的老狐狸们趁机教导子孙,如何与皇帝相处。

如老狐狸们所料:

【同时,赐婚成国公之女魏泱为宁王妃,成国公膝下唯有一子一女,因独女年幼,未在第一波皇子成亲时被赐婚,加之成国公谨慎,成国公世子也因此执掌京卫,可谓简在帝心,而现在,小了宁王四岁的魏泱直接成了宁王妃。】

在家里陪伴家人的成国公却不由得面露不忍,太子殿下可是执着修仙,一生无子的啊!无子的皇后,这样的压力,他家闺女能顶得住吗?

世子和世子妃,显然也想到了此处,担忧地看向了家中小妹。

国公夫人更是一把抱住了自家闺女,她可怜的闺女哦,魏泱整个人都急了,“爹,娘,我是不是要守活寡了啊!”

原本心疼自家闺女的国公夫人吓得赶紧捂住了魏泱的嘴,“小姑奶奶,祸从口出啊!”别说出来啊!

元泰帝对此没有任何心虚,并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合理。

太子殿下本人却是往后一仰,现在这里也没有朝臣,也就有话直说,“父皇,魏姑娘小我四岁,后年也就14岁,还未及笄呢!”

这都不是他结不结婚的问题了,人家姑娘才多大啊!放在现代都是犯法的!

元泰帝对此反而不太在意,“十四不小了,十二三就结亲的也不少,也就现在日子好了,多留闺女几年。”

【也别管此时人家成国公愿不愿吧,反正赐婚圣旨一下,两家就是亲家了,更别提宁王妃被鹤仙带着不是听曲儿就是找茬贪官,整个一皇城小霸王第二,成国公能不帮衬给女儿女婿擦屁股吗?】

在娘亲怀里撒娇的魏泱眨了眨眼泪都没挤出来的眼,脸一下就红了,“这……不是我……”

成国公一家一改忧虑的心情,面色有些僵硬,得,白担心了。

【这还不够,元泰帝灵机一动,又将废太子,也就是安王第二子姜襄过继到孝昭太子一脉,立为太孙,成三足鼎立之势。】

“呵呵……呵呵……襄儿,过继襄儿,呵呵……”人气急了,真的会笑出声,安王此刻的脸色极为难看,“陛下啊陛下,你生怕我这一脉死不绝是吗?!”

立太孙就罢了,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