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真正见了贾大人,却与姜宁想象的大不相同。

姜宁以贾大人的做派来看,以为他定是一个谨小慎微,处处精于算计的老叟。

毕竟能以行商之事混得风生水起,哪个不是八面玲珑、锱铢必较的性子?更不必说此人还打着方东裕残卷的主意,想来必是个城府极深的老狐狸。

不过眼前坐着的人,却大不相同,却更像是一位上了年纪的文人。

宽袖高冠,须髯被打理得极为齐整,服帖地垂在胸前,正如那些世家贵族中颇为追求的审美一般。这般既不显奢靡,又不失体统,贾大人倒像颇有底蕴的读书人。

只不过,贾大人双腮凹陷,目光有些疲态,似乎未曾休息好。

此刻,贾大人临窗聚精会神地在看些什么,偶尔低低咳嗽几句。一旁有书童侍候左右,那童子约莫十二三岁年纪,眉清目秀,正轻手轻脚地研着墨。

见姜宁前来,贾大人不像是陈肆主那般卑躬屈膝,也不似其他世家大族中的年长者自持身份,而是不卑不亢地行礼,仿若是旧友来访。

“姜女郎请坐。”贾大人伸出枯瘦的手,笑眯眯地引着姜宁就坐,“在下贾仲林。”

带着些许临州的余韵。

姜宁还礼,让阿箬立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贾大人的一举一动。

贾大人似乎是个真正的爱书之人,并不急着打听那残卷的消息,而是拿出了方才正在阅读之物。

“姜女郎有大才,所著笔记贾某受益匪浅。”

姜宁定睛一瞧,原是自己此前留在书肆的记录,详细记载着一本古籍为何在此处加字,破损之处又为何这般解释诸如此类。

姜宁猜不透贾大人,只好执着团扇笑了笑:“贾大人谬赞,我不过集他人所长,总结了些许心得。”

贾大人摆摆手:“女郎何必妄自菲薄。”

说着,又奉承了姜宁几句。姜宁对于他人的赞叹奉承一向慎之又慎,也不接话,只是微笑着将话题推回去。

方东裕的残卷消息一向是真真假假。

姜宁手中的自然是真的,若是被贾大人提前套了进去,可并非是姜宁所希望看到的。

姜宁只能顺着贾大人的话,来回绕圈子,希望贾大人先一步说出消息,以便她好应付。

“想必方大儒的那半本残卷,女郎应当也同样有所注释。”贾大人似乎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句。

果然来了。

姜宁心中暗叹,面上却丝毫不显,随意打着扇子,笑得腼腆:“残卷损毁严重,我只是随手写了几个字在纸上罢了,实在算不得什么注释。”

贾大人闻言沉默下来,收起来和蔼的笑容,目光炯炯地盯着姜宁看了半晌。

最后似乎是败下阵来,贾仲林叹气道:“罢了,姜女郎我与你开诚布公地谈谈,何苦再兜圈子。”

说罢挥手示意书童退下。

如此最好。

姜宁闻言也正色起来,侧耳倾听贾大人所言。

“姜女郎,贾某这半本残卷取得时,已然破损严重,似乎被水浸湿过,许多字迹已经辨别不清楚。”贾大人扼腕叹息。

姜宁皱眉。

这残本百余年未曾现世,倒是有可能经历种种灾祸,若是被损坏严重,确实是不好了。

“贾大人从何得来这残卷?”姜宁问出了关键的疑问。

贾仲林顿了片刻:“说来惭愧,是从一位小友手中高价收来。”

姜宁再问,贾仲林却不愿意多提了。

姜宁有几分了然,或许是用了些不入流的手段吧。

“女郎,如今正统之说便是方大儒的论述。”贾大人突然起身,对着姜宁深深一揖,身体颤抖着,“贾某虽出身商贾,却有着为国效力,居庙堂之高的理想。可惜我已时日无多,我拼尽一生想要窥得方大儒的思想,还请女郎成全。”

说罢,贾仲林突然掩面而泣,言说自己已然病入膏肓,时日无多。

姜宁被贾仲林的动作吓了一大跳,仔细打量着贾仲林,虽然方才他掩饰得极好,但此刻却露出颓态,显然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姜宁抬手:“贾大人快快请起。”

“贾某不求女郎手中的半卷,只想请姜女郎修补我手中那方大儒的残卷。”贾大人忽然眼角带着泪花,“不知女郎是否愿意。”

如此最好,这当然是姜宁所希望之事。

“贾大人为何偏偏选中了我。”姜宁看着贾仲林的模样,有些疑惑。

姜宁虽对古籍有一些钻研,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今世上比她擅长此事之人不再少数。

贾仲林如今时日无多,姜宁虽然在书肆有些名头,但他如今理应是选择最好之人才是。

贾仲林自嘲一笑:“姜女郎,我能见到您已然是幸之又幸。以贾某之低微,有怎可奢求更多。”

姜宁顿住,钻研古籍修补之术的人确实不少,但大多都是些世家子弟,自恃身份高贵,整日里端着架子。若是发现贾仲林手中有残卷的消息,恐怕不仅不会与他结交,反而会仗势欺人,强行抢夺了之。

想到这里,姜宁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那些所谓的“雅士”,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却比市井之徒还要贪婪。

如此看来,她确实是最佳的选择。

看到书卷剩下的模样,也是姜宁的愿望。看着贾仲林苦苦哀求的目光,让姜宁不由得心软。

“罢了。”她终于松口,“我答应你。”

贾仲林闻言,整个人都颤抖起来。他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搓动着,在屋内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甚好……如此甚好……”

忽然他又停下脚步,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朝姜宁深深作揖,“女郎大恩,贾某没齿难忘!”

姜宁微微侧身避开这个礼,眉头却轻轻蹙起:“敢问贾大人,剩下半卷残卷在何处?”

贾仲林的表情顿时黯淡下来,他沉重地叹了口气:“此书卷损毁严重,定是经不住长途跋涉。贾某唯恐书卷再遭劫难,目前在贾某位于临州的住宅中。”

姜宁:“这……”

浸过水的书卷,确实不好再随意移动。

“若是……若是女郎愿意修补这残卷,女郎任何要求,贾某必定勠力为之。”

姜宁听出了贾仲林的意思,他想要令她去临州修补书卷。

贾仲林不过是个陌生人,她一介女郎,姜宁十分犹豫。

不过姜宁尚未说得死,只是留下话:“容我想想。”

虽说贾仲林今日对于书卷的痴狂,令姜宁动容和惋惜,但是姜宁早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此事急得也未必是她,姜宁打算现将此事晾上一晾,待到等几日再说。

姜宁回到别院,却见四周静悄悄地,一时间有些不甚适应。

姜宁唤来侍人,问道:“谢将军在何处?”

侍人欲言又止:“白日里丞相大人匆匆来此,看样子面色不虞,而后谢将军跟随丞相离开了。”

“离开了?”姜宁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他的伤还没好全,怎么能随意走动?”

侍人的头垂得更低了:“女郎,小人不知……”

离开了?

姜宁站在院中,只觉得一阵恍惚。

谢成昀的伤势这几日才见好转,勉强能下地走动,怎么会突然离开?除非……是出了什么大事。

莫非谢丞相知道了谢成昀的伤是她母亲所致?可若是如此,为何不直接拿她是问?更令她不安的是,谢成昀竟连一句交代都没有就离开了。

“女郎,””侍人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可要用晚膳?”

姜宁摇头:“不必了。”

她转身离去,却又停下脚步,“若是谢将军回来,立刻回禀我。”

天色渐暗,却仍然不见任何谢成昀前来。姜宁坐在窗前,手中的书卷久久未翻一页。

范二娘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羹进来。

“多少用些吧。”

姜宁勉强接过,舀了一勺送入口中,却被烫得轻呼一声。

“慢些吃,”范二娘看姜宁心不在焉,忍不住宽慰道,“谢小郎做事向来稳妥,许是被什么公务绊住了。”

姜宁小口啜着豆腐羹,鲜美的汤汁却尝不出滋味。

鲜美的豆腐从喉咙中迅速滑到胃里,热而滚烫,姜宁连忙用勺子吹了几下,这才又慢慢吃起来。

姜宁一直等到月上中天,院外终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姜宁连忙迎上去,却只见岑运一人风尘仆仆地回来。

“岑护卫!”姜宁的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急切,“谢将军在何处?”

岑运显然没料到这么晚姜宁还未休息,愣了一下才抱拳行礼:“姜女郎,您未曾歇下?”

姜宁向后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