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
贾府的商业版图在林纯老祖宗的“咸鱼式指导”下,如同脱缰的野狗奔腾的骏马,一路高歌猛进。
“贾府速达”的限速版符文小马车穿梭于京城大街小巷,车身上的“贾”字徽记成了效率龟速与稳如老狗的代名词。凤姐甚至开始琢磨开通“城际符文特快专线”。
“大观园文旅”更是成了京城顶流网红打卡地。
每天游人如织,导游们声情并茂地解说着“魔法圣地”和“葬花秘境”,AR眼镜里呆滞的虚拟黛玉和广播体操版宝玉成了游客拍照必备背景。沁芳亭的点心铺子日进斗金,“黛玉同款绿菊糕”供不应求,气得真黛玉只能关在潇湘馆里啃真正的绿菊叶子泄愤。
“IP周边”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躺着”靠枕成了居家办公必备,“咯吱噗噗”魔法杖玩具让无数家庭鸡飞狗跳,“葬花手帕”成了文艺女青年及猎奇人士标配。
银子流水般涌入,库房堆得满满当当。
凤姐走路带风,宝钗的数据分析报告厚得能当砖头,宝玉觉得自己用星辰之力浇灌过的园子就是招财,虽然他浇的是荒芜角。
林纯老祖宗躺在“躺着”靠枕堆里,喝着“躺着”特供养生茶,享受着“躺着”数钱的咸鱼巅峰人生,感觉无比满足。
然而,系统面板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提示,如同冷水浇头:
【检测到微量因果律扰动。关联人物:刘姥姥,身份:乡村老妪。关联事件:原著‘打秋风’剧情即将触发。】
【原著结局提示:此人物在贾府败落时曾施以援手。】
刘姥姥?打秋风?林纯一个激灵,差点把养生茶洒在“躺着”靠枕上。
对啊,差点把这茬忘了,原著里那个朴实又带点小狡猾,最后关头救了巧姐的乡下老太太!
“凤丫头,”林纯立刻坐直,“最近门房可有报上来,说有个乡下老太太带着板儿来府上…呃…走亲戚?”
凤姐正对着新一季的财报眉开眼笑,闻言一愣,随即恍然:“哦,老祖宗是说前儿门房报的那个刘姥姥?带着个小孙子,穿得破破烂烂的,说是祖上和咱们府上王家的太太连过宗?门房按例给了点碎银子打发了。怎么?老祖宗认得她?”
打发走了?
林纯心里咯噔一下。原著里刘姥姥可是进了府,见了凤姐,还闹出不少笑料,最后得了不少好处才走的。
现在直接被打发了?那后续的“施以援手”剧情岂不是要崩?
不行,必须把人找回来。不仅是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因果报应”,林纯看着系统提示,再看看府里这群越来越不接地气的“商业精英”,凤姐满眼是钱,宝钗满脑数据,宝玉满心星辰,黛玉满身社死,突然觉得,贾府这商业帝国,缺了点真实的人间烟火气,缺了个能提醒他们“富贵不能淫”的活教材。
而且…一个现成的,有原著背书“知恩图报”属性的劳动力,怎么能白白浪费在“打秋风”上?必须纳入商业版图。
废物…不,是人才利用。
林纯立刻下令:“快,派人去,把刘姥姥和她孙子给我请回来。客气点,就说…就说老祖宗我听说故人之后来了,想见见,请到荣庆堂来。”
凤姐虽然不明所以,一个乡下老太太有什么好见的?但老祖宗发话,立刻照办。
很快,局促不安,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裳的刘姥姥,牵着同样怯生生的小板儿,被带到了金碧辉煌的荣庆堂。
祖孙俩看着满屋子绫罗绸缎、珠光宝气,还有软榻上那位慈眉善目但气场强大的老太太,腿肚子直打颤,扑通就跪下了:“给…给老祖宗磕头,老祖宗福寿安康,”
林纯赶紧让鸳鸯扶起来,努力挤出最和蔼的笑容:“快起来,快起来,都是一家人,别客气。凤丫头,看座上茶,上好茶,再拿些新做的‘黛玉同款绿菊糕’来。”
角落里的黛玉:……
刘姥姥受宠若惊,屁股只敢挨着半边椅子,捧着那杯她看来比金子还贵的茶,手抖得厉害。小板儿则被精致的糕点吸引,眼睛瞪得溜圆。
林纯开始套近乎,哦不,是进行“人才评估”:“姥姥啊,家里几亩地?收成咋样啊?”
刘姥姥抹着泪:“回老祖宗…就…就两亩薄田…去年遭了灾,颗粒无收…家里揭不开锅了…这才厚着脸皮…来府上…”说着又要跪下。
“哎呀,遭灾了?怎么不早说。”林纯一拍大腿,演技上线,“凤丫头,听见没?咱们家的故亲遭难了,这能行吗?必须帮。”
凤姐:“……”
老祖宗这是唱的哪一出?但还是配合道:“是是是,老祖宗慈悲。孙媳妇这就让人送十石米,二十两银子去刘姥姥家。”
“送米送银子?”林纯一脸不赞同地摇头,“凤丫头啊,你这格局小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懂不懂?”
众人:“???”老祖宗又蹦新词了?
林纯拉着刘姥姥的手,刘姥姥吓得一哆嗦,语重心长:“姥姥啊,你看,府里呢,最近在搞点小营生,正缺人手,特别是缺像你这样…呃…经验丰富、踏实肯干,还懂得珍惜不浪费粮食的人才。”
刘姥姥懵了:“人…人才?老祖宗…您…您抬举我了…我一个乡下老婆子,就会…就会种点地,喂喂鸡…”
“种地,喂鸡。”林纯眼睛亮了,“好,太好了,这正是我们急需的专业人才啊。”
她猛地站起来,开始描绘刘姥姥的“光明前程”:
“姥姥,我们贾府,决定正式聘请您,职位是‘贾府生态农庄’首席技术顾问兼‘惜福’文化形象大使。”
刘姥姥:“???”啥庄?啥使?
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生态农庄?什么东西?
林纯越说越兴奋,蓝图信手拈来:
“贾府生态农庄”计划,“咱们在城外庄子划出几十亩上等田,不种别的。就种最水灵的瓜果蔬菜,养最肥的鸡鸭猪羊,不用凤丫头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咱们主打一个‘原生’、‘有机’、‘惜福’。”
“姥姥您这几十年的种地经验就是宝啊,您就负责指导庄户,怎么用最土的,无科技与狠活法子,种出最好的菜,养出最香的肉,尤其是您那手绝活——沤肥,必须发扬光大。”林纯想到原著里刘姥姥在贾府“醉卧怡红院”前还惦记着给庄稼上肥,就觉得这老太太靠谱。
“惜福”文化形象大使:“咱们农庄产出的东西,专供府里和‘大观园文旅’的高端餐饮。每一根菜叶子,每一块肉,都要打上‘刘姥姥亲手指导’,‘粒粒皆辛苦’的烙印。”
林纯指着桌上那盘只被小板儿啃了一小口的、价值不菲的“黛玉同款绿菊糕”,“姥姥您看,这玩意儿,卖得死贵,吃两口就扔,多糟蹋。以后咱们农庄的菜,就得让那些贵人老爷太太们知道,从地里到嘴里,有多不容易,您就是‘珍惜粮食’的活招牌。”
“包吃包住,月钱…嗯,比照府里大管事的例,小板儿也接来,府里请先生开蒙,逢年过节,鸡鸭鱼肉管够,等农庄盈利了,给您分红。”
刘姥姥听得云里雾里,但“包吃包住”、“月钱比大管事”、“小板儿能读书”,“鸡鸭鱼肉管够”这几个关键词像金元宝一样砸得她头晕眼花。
她激动得老泪纵横,又要下跪:“老祖宗,您…您真是活菩萨啊,老婆子…老婆子一定好好干,把地种好,把鸡养肥,绝不敢糟蹋一粒粮食。”
凤姐迅速在脑子里拨拉算盘:划几十亩地搞“原生”农庄?投入不小,但主打“高端有机”、“惜福文化”,捆绑刘姥姥的“人设”,似乎…噱头很足?能卖出溢价?而且老祖宗明显是要抬举这老太太…行吧,反正现在不差钱。
宝钗已经开始分析:【引入原生农业概念,打造差异化高端食材供应链。刘姥姥人物形象具备‘真实’、‘质朴’标签,与‘惜福’文化高度契合,可有效对冲贾府奢侈浪费的负面舆论,参考琼林宴事件。可行性:高。需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与溯源符文体系。】
宝玉好奇:“姥姥种地…需要星辰之力祝福吗?孙儿可以…”
林纯赶紧打断:“不用,千万别。就让姥姥用最土的法子种。”她可不想吃被魔法祝福过的、可能半夜会发光的萝卜。
黛玉看着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刘姥姥和懵懂的小板儿,再看看老祖宗那副“又捡到宝了”的得意表情,幽幽叹了口气:“外祖母这‘惜福’…倒真是落到实处了。只是…玉儿瞧着,这‘生态农庄’的鸡鸭,怕是要比大观园里的鸟儿活得还精细了。”精准预判。
“贾府生态农庄”在刘姥姥走马上任,穿着新发的、印着“惜福”二字的粗布工作服后,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刘姥姥拿出了看家本领,带着庄户们起早贪黑,用最传统的方式侍弄庄稼,伺候牲口。
她沤的肥,味道那叫一个醇厚,但效果奇佳,种出的黄瓜水灵脆嫩,西红柿酸甜多汁,养的鸡鸭毛色油亮,下的蛋个头饱满。
然而,贾府的“商业特色”岂能缺席?
宝钗虽然承诺“无科技与狠活”,但还是在农庄里悄咪咪安装了“土壤墒情监测符文”、“病虫害预警云纹”、“精准滴灌水符”。
刘姥姥看着田埂上那些发着微光、时不时还“滴滴”响两声的石头片子装置,吓得以为是土地公显灵,每次路过都要拜一拜。
宝玉虽然被明令禁止靠近农庄使用魔法,但他还是忍不住在荒芜角对着农庄方向虔诚祈祷:“星辰之力啊,请赐福给姥姥的庄稼吧,让它们茁壮成长,福泽贾府。”
结果第二天,农庄里几株靠近荒芜角的西红柿苗长得异常高大,结出的果子…是蓝色的,还隐隐发光,吓得庄户们以为闹了妖怪。刘姥姥壮着胆子尝了一口,评价:“味儿…还行,就是吃完老打嗝,冒蓝光…”
高端食材专供渠道立刻建立。送往荣国府和大观园沁芳亭的蔬菜筐上,都系着刘姥姥亲手编织的、带着泥土芬芳和淡淡肥料味的草绳,附赠一张小卡片:“‘惜福’农庄刘姥姥亲手种,汗水浇灌,粒粒辛苦。”
大观园沁芳亭的点心铺子推出“姥姥原生蔬果盒”,里面装着洗得干干净净、码放整齐的黄瓜条、小番茄、水萝卜,配一小碟农家酱。价格是普通点心的三倍。
广告语:“品味大地最真的馈赠,感受‘惜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