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牲口棚,开春新添了几头牛犊,原来的棚子有点挤了。我看场院西头那片空地不错,得赶紧搭个新的。”

陈大福说道。

“这事你来抓,木料咱们后山就有,伐木队那边你协调一下。搭结实点,别让牲口冬天挨冻。”

”林军看向陈大福,

“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陈大福拍着胸脯。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喧闹。

雪希领着一群孩子走了进来,大的十来岁,小的才五六岁,都是农场职工和附近公社的孩子。

孩子们手里拿着刚采的野花,小脸晒得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

“林场长!陈叔叔!高校长!”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叫着。

“哟,这是咋了?小祖宗们来视察工作啦?”

陈大福乐呵呵地起身。

雪希笑道:“孩子们非要来,说感谢你们保护了农场,保护了他们。喏,这是他们采的花。”她身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有些腼腆地捧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野花,递到林军面前。

林军愣了一下,看着眼前这些鲜活的小脸,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他蹲下身,接过那束还带着露水和泥土气息的野花,粗糙的大手摸了摸小男孩的头,声音温和了许多:“谢谢你们。农场是大家的家,我们一起保护好它,让你们能在这里好好长大,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高校长,你上次教我的字我写会了!”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跑到高源身边,兴奋地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大洪山三个字。

高源仔细看了看,笑着表扬:“写得真不错!比上次进步大多了!回头给你本新本子,好好练!”

办公室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冲散了规划工作的严肃。

林军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这些稚嫩的生命,就是这片土地上最宝贵的希望,也是他们扎根于此、奋力建设最坚实的理由。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给简陋的办公室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野花的芬芳、孩童的笑语、泥土的厚重气息,还有那永不停止的垦荒号子,都深深地融进了大洪山农场的每一寸空气里。

林军为了建鱼塘,特意把林英从村子里面喊了过来。

毕竟林英对于养鱼还是非常擅长的。

“小军,你看那边,底下的淤泥再清一遍,压实点!这边坡岸的石头垒整齐了,对,就这样!”

林英扯着嗓子喊,声音洪亮。

“这塘子挖出来,真能养鱼?”

林军有些疑惑的问道。

“能!”

林英斩钉截铁地回答,然后继续说道:“咱们这山沟沟里,难得有这么大一片水源稳定的洼地。引的是山溪活水,加上地下渗出来的水,水质好得很。”

“开春了,我托人从县水产站弄些鱼苗来,咱们农场自己养鱼,以后过年过节,或者给大伙儿改善伙食,就靠它了!这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搞活咱们农场的副业!”

“太好了!”

林军这边有些开心的点了点头。

如果要是能养鱼的话,他们这边也算是多了一条卖钱的出路。

洼地里,几十号农场的职工和家属正挥汗如雨。

镐头刨开湿润的泥土,铁锹翻飞,独轮车吱呀作响,运送着挖出的土方。

高源带着几个村民干得最是起劲,他们仿佛要把在地下溶洞中积压的愤怒和憋屈,都发泄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大力也领着几个猎户兄弟在帮忙,他们熟悉山林水土,负责规划引水渠的走向。

这鱼塘是林军结合农场实际和未来发展想出来的点子。

蛇穴事件后,农场虽然获得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和一批物资支持,但终究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只靠种地,发展有限。

林军琢磨着,利用这块天然洼地,搞个鱼塘,既能丰富农场职工的生活,多余的鱼拿到集市上卖,也能增加点集体收入。

更重要的是,他想给经历了巨大创伤的农场人找点实实在在的盼头。

洼地的改造工程进展顺利。

清淤、扩挖、筑堤、引水渠……

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一个像模像样、足有四五亩大小的鱼塘雏形渐渐显露出来。

清澈的山溪水沿着新挖的沟渠汩汩流入塘中,阳光下波光粼粼。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大洪山农场,传到了邻近几个村子。

起初,大家只是好奇和羡慕。

大洪山农场这次出了大风头,捣毁了日本鬼子的秘密基地,成了英雄单位,还得了不少好处,现在又挖起了鱼塘,日子眼看着红火起来了。

然而,羡慕这东西,搁在有些人心里,发酵久了,就容易变味。

离大洪山农场最近的,是山坳另一边的李家洼村。

村长叫李有才,四十出头,精瘦干巴,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心眼比筛子还多。

以前林家寨日子紧巴,李家洼仗着人多地也还算平整,日子比林家寨稍好,李有才在公社里说话也带点分量。

可自从蛇穴事件后,大洪山农场成了香饽饽,县里、地区甚至省里都挂了号,各种荣誉、物资倾斜下来,连带着场长林军都成了县领导眼里的红人。

李有才心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