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报恩的郡主(99)
听楚霏说完,从俞皇后到小贵人们均沉默了。
“此事我会好好考虑的。”俞皇后神情郑重。
楚霏拿出之前写好的奏折,自有宫女来接了送过去:“皇舅母,这是我写的一点建议,您可以参考看看。”她转而看了眼方昭容她们,道,“教授女子技艺一事最好集思广益,您不妨多召些女眷来协助您,比如后宫嫔妃、两位姨母、羌族公主等。”
俞皇后接过奏折大致浏览,听到这话她也扫了眼那五个嫔妃,笑道:“元元的意思我知道了,会好生考虑的。”
这外甥女虽然没有说得很明白,但她懂这里面的意思,若是让这些地位高的女眷一同来做这事,大臣们就算听闻了,在未曾详细了解内情之前,都只会以为她们是发善心在做类似施粥的事,而不会引起多大重视。
朝中有正直仁义的官员,他们心怀百姓未必反对这样的举措,可还有一部分官员是见不得女子走出家门、挺直腰杆的,恨不能用内宅的四堵墙圈死女子,所以,这教化女子的事推行初期,能少些阻力自是更好。
楚霏确定俞皇后理解了她的意思,这才松口气告退。
她一走,方昭容五人就放松多了,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自己的看法,若能让她们参与这样的事,这无疑是件令人兴奋的事。
俞皇后也不呵斥她们,笑着边细看手里的奏折边听她们讨论,就连一旁的毓秀也插言说了几条建议。
“这样吧,你们回去都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待我和三位长公主、玛尼公主等人说好,我们再一起讨论。”俞皇后合上奏折跟她们道,“也不用太着急,暂定到八月初讨论,在此之前你们可以多想想再写。”
五个嫔妃欢欢喜喜应了,相携着出了昭阳宫,走在路上仍在相互争论。
“娘娘,郡主这提议可帮助很多民间女子,此事当竭力促成啊!”毓秀诚恳地望着俞皇后。
俞皇后把奏折递给她,示意她看一看:“元元这孩子……有一颗通透的心窍。”
晚间元熙帝来昭阳宫用膳,膳后他们坐在榻上边哄文昭边叙话,俞皇后便把那奏折给他看了,还大致复述了楚霏今日说的话。
元熙帝初始还当玩笑似的看外甥女写的奏折,等看完开头神情就认真多了,又听俞皇后转述了那孩子的话,他看完奏折不禁叹了一声。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女子不输男子。”元熙帝目光悠远,带着几分冷嘲,“先帝后宫的嫔妃可没几个省油的灯,母后病逝得那般早,一则是两位兄长夭折太痛,二则是后宫算计太多。”
元熙帝是先帝的嫡幼子,在他和文瑾之前,他们还有两位同胞兄长,只是均没养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俞皇后安慰地拍了拍他。
“先帝也算英明之主,却仍杜绝不了后宫争斗,这足以说明女子中亦有厉害人物,放眼大祁,只要给了机会,女子焉能不如男子?”元熙帝拉住她的手,鼓励道,“宛然,将你关在后宫是屈才了,这事只管放手做吧,正如元元奏折中所写,女子学了技艺、能赚银钱,甚至能读书明理,这不仅有助于她们安身立命,于后代教养也有好处,长此以往,大祁将更加强盛。”
“好,我知道了。”俞皇后眸光温柔,又忍不住打趣,“那我可拉皇姐他们当壮丁了?”
元熙帝失笑:“随你,若觉得她们份量不够,宗室里、官眷中,你看上谁只管吩咐她们做事就是。”他想了想,道,“为了减小阻力,刚开始不宜拿到朝堂说这事,这样就没法从国库支钱……先用内库吧,只当是你这个皇后倡导的。”
“内库给我用啊?这么大方?”
内库是皇帝的私库,和宫里的大库房是两回事,元熙帝不是奢侈的皇帝,后宫嫔妃也才五人,且都是低位嫔妃,供养起来花不了多少钱。每年内库最大头的支出,是元熙帝赏赐宗亲、臣子的时候,但赏了东西出去,还有贡品和下面人送来的孝敬、节庆生辰等收到的贺礼,总得来说还是进得多、出得少。
此外,皇帝在外的皇庄、店铺等产业,每年产出都在源源不断收入内库,且这内库不仅仅只有元熙帝自个儿的财货,还有历代帝王的积累,在他们驾崩时没花完的,除了陪葬皇陵外基本一代代继承了。
到先帝那会儿,虽说养得嫔妃多、皇子公主多,但先帝是英明之主,在位时间长,那积攒的财富自然也多。而且,先帝的后宫和子嗣折损得多,这些嫔妃入宫时带进来的东西、那些皇子建府后攒的家业,随着他们犯事死去都被收回了内库,总得来说,先帝花用的是多,但他也很能敛财。
所以,现在的元熙帝其实很富有。
“花吧,你我夫妻一体,我的不就是你的?我们常年住在宫里能花用多少,拿来做些有意义的事也好。”他对内库到底存了价值多少的东西没什么概念,仅是翻看过登记的册子,每次赏人的时候用来挑拣东西。
“那乘此机会把内库整理一下吧,我也好奇里面都有些什么呢!”俞皇后没推辞,她这次用内库的钱财也不是收为己有,既然他同意,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行,这事可不轻松,你多带些人去理吧。”
于是,第二日俞皇后让毓秀琢磨教化女子的事,她自己则带了好些人去元熙帝的内库了,要做事之前得先有钱,整理完内库便有钱可用了。
这期间揪出多少蛀虫、清理多少放腐朽的布匹、订正了多少在册珍宝等等不一而足,因只牵扯到元熙帝的私产,就算引起风波也仅在宫中,倒是与外人无关。
八月初,俞皇后下帖子宴请诸多宗室亲眷、高官夫人赏花游湖,这期间她筛选了一些可参与教化女子之事的人,将她们召集起来第一次讨论此事。
此后历经四次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份完善的教化方案,先期在祁都周围实行,逐步再往其他地方推行,鉴于冬日天冷不好在外做事,所以今年剩余的时间她们共同努力先找合适的师傅、合适的地方,元熙十二年初再正式开始教导。
这后续的事,楚霏便没有深度参与了,倒是文瑾、赵婳,不止参与了教化方案的讨论修改,还帮着找师傅、寻地方,着实忙碌得很。
十月初,楚霏要写下来留给宋元玉的东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