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世家们跟风造羊毛工坊
第七十二章:世家们跟风造羊毛工坊
工坊落成后,楚怀北立马投入运行,当第一批毛线衣出现在成衣坊时,轰动全城。
此时已经过了二月二,天气也开始回暖了些,不少人开始换上轻薄一些的袄子。
楚怀北让成衣铺子里的小二换上了毛衣,一个是方便展示衣服上身效果,另外一个是证明衣服的保暖效果。
毛线经过染色,织出来的衣服花色很多,温姑姑还自己研究出用彩线在毛衣上织出各种花卉图案,不得不说,这手艺不比前世那些博主差多少了!
毛线衣定价比一件棉布衣还便宜些,普通人家都能买上一件。特别是小孩子的衣服,更便宜一些,亮眼的配色,很受孩子的喜爱。
一个月的产量,三天就卖完了。当然也要多谢北境世家,就属这批人买的最多。
楚怀北本就是将他们算计在内,为了能让更多人穿上御寒的衣服,单靠王府传播速度太慢了。
工坊现在已经招收了第二批工人,让第一批学会的人带着新人做,这样温姑姑也能轻松些。
她从没有规定工坊的员工不许去别人家做工,就是在等世家出高薪挖人,既能让百姓赚到钱,又能加快针织技术的推广。
不过,有一点让她惊讶的是,工坊内第一批员工只被挖走了一个,剩下十九人,日日进坊工作,没有一点离开的意思。
当初楚怀北规定工钱日结,也是考虑到人员流动的问题,给了她们最大限度的自由。
不过三个月,北境内的羊毛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楚怀北为了不扎某人的眼,没将工坊开到丰京,只是让商队带了些成品,放在铺子里售卖。
经过半年的发展,北境百姓十户有三户的女人们在各处的工坊做工,家中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
当然随着女人赚的钱越多,在家中的地位也越高,不少先前受丈夫婆母冷脸的妇人,逐渐挺直了自己的腰板。
一切都在往楚怀北希望的那样慢慢推进。
北境的世家并不能理解,只当镇北王又在造福百姓了。就连薛展一开始还受他母亲的影响,来劝她看管好工坊内的工人,不要被别人挖走。
“噢~我还怕他们不敢来挖人呢,要的就是他们这样。”
“啊??????”
薛展对自家王爷的想法震惊到脑子短路,完全无法理解。
楚怀北也没做多余的解释,让他家也办一个工坊,要是找不到会织的人,她就给他家派一个师傅来教。
薛展见王爷都这么说了,也不推辞,母亲刚开始就心动了,只不过碍于面子不想做这等在王府手里抢生意的活。
秦风比薛展坦然很多,刚开始就颠颠儿跑来王府问了她的意见,得到确切回复后,家中迅速建起了工坊。
他人还在那儿可惜,他家每年都要吃掉上百头的羊,这些羊毛全丢了。
后续还听从楚怀北的建议,在六月份把自家的羊全部剃了个毛。当时秦家也是跟楚怀北当初提出剃毛的反应一样,觉得秦风怕是掉钱眼里了。
这剃羊毛的举动,除了王府和秦家,只有周知府家也这么干了。
其他人均保留怀疑的态度,不想让自家的羊出现不可预估的问题,他们从古至今的理念里,就没有给羊剃过毛的。
有些过于迂腐的书生,觉得这行为跟把人头发剃光一个道理,太侮辱人了,哦,不,太侮辱羊了,要杀要剐一句话的事,死也要死的体面。
直到冬季开始宰羊,这三家的管事发现羊比往年更加肥壮,最多的能多长以前的一倍重量,管事们带着不可置信的恍惚,将此事上报给主子。
楚怀北接到消息,没有啥反应,这都是正常的。倒是剩下的几人,颇为震撼,原来剃毛真能长肉啊!
“爹,那恒恒把头发剃了,能长的更快吗?”
恒恒对自己天天被爹按在地上摩擦搞的异常焦躁,认为是自己长的矮小,力气不够大造成的。
书上学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已经被他全部抛在脑后了。
“不能,你又不是羊崽子······”
楚怀北毫不留情的打击。
“楚屹恒,今日跟为师将孝经重新温故一遍。”
杜季平听到恒恒的逆天言语,气的开始叫上全名了。
“师父,恒恒错了。”
恒恒一脸天塌了的表情,跟着杜季平回兰草院读书去了。
只留下楚怀北幸灾乐祸的嘎嘎笑声。
孙明思无奈的看了一眼楚怀北,对于逗孩子这件事上,她是每日逮到机会就不放过。他爹以前对自己只有宠爱有加,他并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他照顾孩子也是按照他爹的方式进行的,从未拿孩子寻开心过,但他见恒恒依旧对怀北喜爱的很,从不记仇,可能这是一种亲子间的特殊相处方式?
秦家接到这消息,大家没对秦风有什么想法,只觉得还是王爷厉害,连养羊的技巧都跟一般人不同。
周铭摸着自己的短须,心下给自己毫不犹豫跟随镇北王的做法点了个赞,他就知道镇北王不会无缘无故这么干的。
回到书房给周尚书写了封信,顺带将夏季给羊剃毛能大大增肥的事也汇报上去。能赚钱的事,都不能漏下。
毛线衣轰轰烈烈席卷大夏,传到南方,已经到了又一年的深秋,这便不在细说了。
四月中,北境天气转暖后,楚怀北带着负责看管红薯苗的三人,就在糖坊内将早就肥过地的田块上,种下了全部的薯苗。
楚怀北算的不错,堪堪一亩地的量。
等着这片地十月收获,少说也有两千斤,按五十公斤培育一万两千株苗,一亩需要三千株苗来算,明年就能种十亩地,后年就能种一百亩地。
足够将薯苗发到百姓手上了。
如今已是景仁七年,离景仁九年冬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赶得上那场战争。
齐州的那片山,她已经派人围起来了,没有她的命令,无人能进,吩咐让他们优先做三种防御武器。至少每样做二十六台,到时候每个城上放五台。
多出的是补幽州搬去丰京的那三个,她可不认为皇帝还能记得造完后还给她。
六月去西北的商队再次出发,收取西北三个部落的赊账。
与此同时,朝廷收到南部泉州急报,连月大雨引发泉州洪水泛滥,百姓丧亡惨重,赈灾之事刻不容缓。
朝廷就赈灾人选吵了整整两天,最后皇帝下召封户部尚书徐明达为此次赈灾御使,赏龙吟剑,遇事可先斩后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