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凤凰涅槃
引语:
"当我在金殿上宣布要建立女子太学时,满朝文武鸦雀无声。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陛下,这是要动摇国本啊!’我看着他浑浊的双眼,知道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
北方的旱情在朝廷全力赈济下终于缓解,但这场天灾给新朝带来的震动却远未平息。回到汴京的燕青,明显感觉到朝堂气氛的变化。那些原本就对女子执政心怀不满的旧臣,借着这次天灾大肆宣扬"女子当政,天降灾异"的论调。
这日早朝,燕青刚刚提出要在各地增建女子学堂,就遭到了激烈反对。
"陛下!"礼部尚书王文正跪倒在地,声音悲切,"如今国库空虚,灾民待哺,当以民生为重啊!女子学堂一事,可否暂缓?"
紧接着,又有数位大臣出列附和。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无非是国库紧张、民心未定,但燕青心知肚明,这些人不过是借机阻挠新政。
"诸位爱卿,"燕青缓缓开口,"可知朕此次北巡,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朝堂上一片寂静。
"不是旱情的严重,不是灾民的苦难。"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而是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女子!她们没有机会读书明理,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灾荒来时,最先被抛弃的就是她们!"
她站起身,走到丹陛下:"朕亲眼看见,有父亲为了一袋米就把女儿卖给六十老翁;有丈夫为了一口饭就将妻子赶出家门。若是这些女子能够读书识字,能够自食其力,何至于此?"
这时,新任女科状元林婉清出列奏道:"陛下,臣在赈灾期间走访多地,发现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凡是设有女子学堂的州县,女子被抛弃、被贩卖的情况就少得多。因为她们识文断字,可以教书、可以做工,不必完全依附男子生存。"
"荒谬!"一位老臣忍不住反驳,"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体统?"燕青冷笑,"是体统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她突然提高声音:"传朕旨意:从即日起,在各州县设立女子工坊,教授女子纺织、刺绣等技艺。另在京城设立女子太学,择优录取女子入学!"
朝堂上一片哗然。设立女子太学,这意味着女子将真正获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机会!
"陛下!三思啊!"太傅赵明诚跪地哭谏,"太学乃国家储才之地,若是让女子入学,恐怕...恐怕要天下大乱啊!"
"乱?"燕青直视着这位老臣,"是天下会乱,还是你们的心会乱?"
她不再理会众人的反对,直接下令:"此事已决,不必再议!"
退朝后,燕青与李师师在御书房内长谈。
"今日之举,恐怕要得罪不少老臣。"李师师轻声道。
"得罪就得罪吧。"燕青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若是事事都要顾及他们的想法,这新政永远也别想推行。"
她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汴京城:"师师,你说我们是不是太急了?"
李师师走到她身边:"不急不行啊。这次北巡让我明白,百姓等不起。每耽误一天,就可能有无数女子在受苦。"
就在这时,内侍来报:太学生们在宫门外跪谏,要求废除女子太学。
燕青叹了口气:"该来的总会来。"
宫门外,果然跪着数百名太学生。他们举着"捍卫圣学"的横幅,个个神情激动。
"陛下!"为首的学生高呼,"太学乃圣贤之地,岂容女子玷污!"
燕青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命人取来几本书籍。她走到学生们面前,将书一一发给他们。
"这是《女诫》,这是《女论语》,"她平静地说,"都是女子所著。你们既然要捍卫圣学,可曾读过这些书?"
学生们面面相觑。这些书他们自然听说过,却从未认真研读。
"连女子所著的经典都不愿读,"燕青淡淡道,"你们又有什么资格评判女子该不该读书?"
一个学生激动地反驳:"可是...可是阴阳有序,男女有别..."
"好一个阴阳有序。"燕青打断他,"那朕问你,天为阳,地为阴,若是没有地,天将何在?日为阳,月为阴,若是没有月,何来昼夜交替?"
她环视众人:"阴阳相济,方能生生不息。男子女子,都是这天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何男子可以读书明理,女子就要愚昧无知?"
学生们哑口无言。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赵明诚的孙女赵清韵。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不顾祖父的反对,毅然来到宫门前。
"诸位同窗,"她向太学生们行礼,"小女子不才,也想说几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