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风起梁山

引语:

“我亲手将那封揭露招安真相的密信混入卢俊义的家书,看着信使策马离开东京。我知道,当这封信抵达梁山时,无论宋江还是卢俊义,都将被卷入我掀起的惊涛骇浪。”

---

漕帮风波与反客为主的举动,让燕青在东京的暗局中站稳了脚跟。童贯的密使不再趾高气扬,反而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李师师对此结果颇为满意,但眉宇间的凝重却未减分毫。

"童贯老奸巨猾,暂时的退让不代表认输。"她捻着手中的白玉棋子,在棋盘上轻轻落下,"我们必须趁他重新布局之前,让梁山看清真相。"

时机很快到来。这日,卢俊义派来的心腹信使抵达东京,不仅带来了例行的问候,还有一封字迹略显潦草的家书。信中除了关切燕青的"伤病",更流露出深重的忧虑:

"……近日山寨颇不平静,宋江哥哥接连密会数位京城来的官人,每每谈及招安事宜,却对众兄弟语焉不详。昨日酒后,竟有'早日归顺,博个封妻荫子'之语。吴学究虽多方周旋,然李逵、武松等兄弟已显焦躁,林教头亦多次向为兄探听你的消息……小乙,若在京中闻得什么风声,万望速速告知,事关梁山存亡,切切!"

字里行间,燕青能感受到卢俊义那份压抑的不安。这位向来沉稳的义兄,显然已被宋江急于招安的态度和山寨内部日益紧张的气氛所困扰。

"是时候了。"李师师阅罢信,眼中闪过一丝决然,"这份焦虑,正是我们需要的那道裂缝。"

接下来的三个日夜,燕青闭门不出。她不仅要回复卢俊义的寻常问候,更要精心炮制那封足以改变梁山命运的密信。

她先用娟秀的字迹写了封寻常回信,详细描述了自己在东京"寻医问药"的进展,语气轻松,甚至还提及了几件汴京趣闻。但在信的末尾,她巧妙地添上一句:"偶得太医院陈太医指点,言弟之伤病需用'凝心静气'之方,万不可似京中某些贵人般,终日为'招安封赏'之事劳心费神,反损根本。"

这看似随意的提点,实则是为后续的密信埋下伏笔。

真正的杀招,是另一封以特殊药水写就的密信。燕青反复推敲字句,既要保持愤慨激昂的语气,又要确保每个指控都直指要害:

"兄长亲鉴:弟冒死相告!近日偶得兵部密友透露,所谓招安实乃毒计!朝廷拟议:一俟招安成事,即刻分调我梁山兵马,或往西北御夏,或下江南征方腊,名为重用,实为借刀杀人;众头领或授虚职明升暗降,或寻由处置以绝后患。此乃童贯、蔡京等奸相既定之策,铁证如山!宋江哥哥近日所会官人,多半为此而来。望兄长务必警醒,切不可令众兄弟堕此万劫不复之境地!弟在东京,日夜忧心,恨不能插翅飞回,与兄共商大计。此事千真万确,弟愿以项上人头作保!"

写至激动处,燕青的笔尖几乎要戳破纸背。她想起梁山聚义厅上的豪情,想起卢俊义待她的恩义,更想起李师师展示伤疤时眼中的决绝。这一切交织在一起,让她笔下文字格外铿锵有力。

密信写就,她用特殊的药水处理,字迹干后便隐去,看上去与寻常白纸无异。随后,她将这张"白纸"夹在给卢俊义的回信中,用只有他们二人才懂的暗号在信封上做了标记。

信使来取回信时,燕青特意将他唤至内室,屏退左右。

"这封信务必亲手交到员外手中。"她指着那个做了标记的信封,神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你需记住:此信关乎梁山上下数万兄弟的身家性命,便是刀架在脖子上,也绝不可落入第二人之手!"

信使被她眼中的厉色所慑,连忙跪地发誓:"小乙哥放心,小的便是拼了这条命,也定将信送到员外手中!"

望着信使的身影消失在东京繁华的街巷中,燕青独立院中,良久未动。初夏的暖风拂过庭前的海棠树,落英缤纷,她却只觉得遍体生寒。这一封信送去,梁山的天地必然变色,而她,就是那个搅动风云的人。

"可是后悔了?"李师师的声音从廊下传来。

燕青转身,看见她倚柱而立,素白衣袂在风中轻扬。

"非是后悔。"燕青轻轻摇头,"只是想起昔日梁山泊中,与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时光。这一封信去,那样的日子,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李师师走近,与她并肩而立:"乱世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