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人生多有喜悦
委托生产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钱进这边没法跟进,他开始频繁出差。
先是三月底省里率先举办了1980年全省抗旱工作表彰大会,钱进拿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需要参会。
紧接着四月初,初春将至,更高级的1980年救灾工作表彰大会又召开了。
这次钱进和韩兆新一起去领奖。
钱进拿了两个个人奖。
再就是海滨市拿了个优秀集体奖,这个奖自然由当时指挥部的总指挥员韩兆新去领取。
四月的首都,春意盎然。
钱进入会场参会。
多个高等级报刊都派了摄影师来拍照录像,也有记者在开会前拉着他们采访。
采访现场在外面的广场。
来自全国各地的先进集体代表和优秀个人,身着正装,胸佩红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不同的项目。
多数人被引导着进入安检区域随后直接进场,少部分人则要接受采访。
钱进就是受访人员之一。
这是荣耀。
采访工作井然有序,不同的采访组在不同的区域开展工作。
钱进的位置挺好,在东南角,有阳光还避风。
他被工作人员引导站定,好奇的往四周看,接受采访的人不多,估计每个省平均也就给分配了一个名额,结果他这边就成了典型。
只能说,多谢领导栽培!
他今天穿着跟以往不一样,穿了一套熨烫得笔挺的深蓝色涤卡中山装,这是韩兆新给他的,这衣服被洗的泛白色——这点很重要。
这样的衣服让人一看就感觉他这个人端庄大方同时节俭爱干净,标准的优秀干部穿着。
“钱进同志!钱进同志!”
他这边好奇的打量四周,有声音在他身侧响起。
一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举着带有台标的话筒小步跑过来,在他身后跟着一位扛着笨重摄像机的师傅和一位拿着反光板的助理。
“你是……”钱进觉得对方有些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名字。
双方肯定是见过的。
但他还真不记得自己见过这种牛逼电视台的主持人。
“钱校长是我啊,陆凯,五台山路的陆凯!”年轻人激动地往前凑了一步,看着他两眼闪闪发光,“77年我是第一批去泰山路学习室的人,当时还托人找你找关系来着。”
钱进恍然大悟:“想起来了,78年过年,你去给我和小魏老师拜年来着。”
泰山路学习室一早是在他隔壁的204办起来的,结果备受青年们欢迎,当时就被人给挤满了。
同街道和附近街道都有人闻声而来,可学习室挤满了,钱进也没办法继续往里安排人。
当时不少人私下里找他帮忙,其中就有陆凯的叔叔——五台山路居委会主任。
还好随后钱进那边启用了仓库改装的超大型学习室,然后就把陆凯等学子给接纳进去。
他乡遇故知。
人生四大喜。
钱进很高兴。
陆凯更高兴,发现自己被钱进认出来了,他急忙点头:“对,78年我和我们街道的程峰、计学习一起去拜年的。”
钱进有些不好意思的伸出手:“抱歉,我还真不知道你考到了首都,嘿,你应该没毕业吧?这么早就实习了?还是进入了国家电视台实习?”
77年这批大学生是78年春季入学的,按理说四年学业结束他们应该是82年毕业。
同样,78级的大学生也是82年毕业。
于是这就成了共和国高考史上的奇观,82届大学生有两级,分别是77级和78级。
陆凯解释了一下:“哦,我读的不是本科是专科,刚刚毕业。”
“我是首都广播专科学院上的学,因为学习努力加上在系里表现好,当了系学生会会长,毕业的时候拿了个优秀毕业生,进入了这个电视台实习。”
这年头大专生一样极其宝贵。
甚至别说大专学生了,中专生那都是人才,都是干部。
所以即使被钱进误会了,陆凯也不尴尬。
另外有一点,77级情况特殊,这次的大专生前途都非常光明,因为改革开放后太缺人才了,尤其是一些重要单位和重要工作上更缺少这些真材实料的大学生人才。
于是专科的77级大学生比本科生提前了一年毕业,这一年很重要,他们被优先分配进了一些重要的单位。
此时领导还没来,他们小组的采访工作没有正式开始。
钱进跟陆凯闲聊了几句:“好小子,你又长高了?嗯,不错,人也精神了很多!你现在形象大变样,我刚才还真没认出来!”
“不过现在记住了,你是咱海滨市的骄傲。”
“我不是,您才是。”陆凯有些激动的握住他的手,“每次寒暑假回咱海滨市,我都会听说你的一些传闻。”
“偷偷告诉您一声,您在我们单位里很有名气,很多领导都知道海滨市出了个青年干部叫钱进,既能对外与洋鬼子奸商大战保护国家外汇和人民财产,又能对内帮助人民抗旱、组织知青为人民服务。”
这事不意外。
陆凯继续说:“我师傅一直让我向您学习,而且我还记得11月20号那天晚上您对我的鼓励,您劝我好好学习,因为知识改变命运。”
“您鼓励我一定能考上大学,还说将来考上了大学,别忘了家乡!”
钱进不记得这话了。
主要是他说过类似的话太多了。
当时魏清欢在学习室加班,所以他晚上总去学习室,如果看到有学生秉烛苦读,他就会鼓励几句。
此时有领导打扮的中年人过来,对他们这边点点头。
陆凯急忙介绍:“钱校长,这是我师傅,也是咱今天采访组的组长李德勇。”
“钱进同志,您好,久仰大名!”李德勇快走两步主动伸出手和钱进握了握,“小陆上班后就在念叨您,说您是他的恩人。”
“很巧,这次我们部门接到了采访你们这些劳动模范的机会,于是我安排了小陆来采访您,这也算是完成了小伙子的一个心愿。”
陆凯激动的说:“是的,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我师傅太好了,给我促成了这个机会,让我能在这么好的舞台上,采访我最尊重的老乡。”
“李老师您好!小陆你言重了,我不敢当不敢当!”钱进连忙谦虚道,“当年就是给大家提供个地方,创造点条件,主要还是靠陆凯他们自己努力!”
“钱校长,您太谦虚了。”陆凯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情,不再是那么激动,但说话声音显得更加真挚。
“没有泰山路学习室那个安静的环境,没有您弄来的那些复习资料,没有您为我们提供热糖水、建起新厕所等便利条件,我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复习,更不可能考上大学!”
“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
“好、好!看到你出息了,我比什么都高兴!”钱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没有人不爱听好话。
尤其是钱进知道,陆凯并非是找他拍马屁或者恭维他。
泰山路学习室,确实帮助到了很多有志青年。
此刻他感觉,1977年的寒夜里,那个宽阔简陋的大房子里一盏照亮过这位有志青年读书的灯火,此刻仿佛跨越了时空,在国家大会堂前闪耀出了金灿灿的光芒。
李德勇看看时间,示意录像师傅和助理开始准备工作。
要进行采访了。
陆凯深吸一口气,彻底平复了心情。
他恢复了记者的专业素养,但语气依旧带着亲近:
“钱进同志,您好,我是记者陆凯。”
“首先祝贺您获得救灾工作先进个人和特殊贡献奖,请您做个自我介绍吧,让我们与电视机前的同志们互相认识一下。”
问题都是提前给出来了,答案也通过了电视台的审核,所以此时钱进背诵就行了。
摄像师傅开机,灯光助理调整好反光板。
钱进简单的做了自我介绍。
陆凯将话筒递到钱进面前,眼神专注,继续发问:“钱进同志,据我们所知,海滨市在去年的特大旱灾中受灾严重,但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在抗旱救灾过程中,最让您难忘的一个瞬间或者故事?以及您认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和您的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
钱进面对镜头,神态沉稳,目光坚定。
这都是韩兆新昨天帮他在招待所进行的培训结果。
韩兆新这方面可是相当有经验。
钱进开始侃侃而谈:
“最难忘的瞬间还是挺多的……”
他简洁的提到了送水路的开通、地下水脉出水时候老百姓的欢欣、人工降雨成功后冒雨冲进农田的社员,还有后来去视察抗旱工作时候吃到的孩子请客的烧蚂蚱等。
话题进入第二个问题,他的回答更加动情,甚至红了眼眶:
“至于支撑我们的力量?很简单,就是责任,对老百姓的责任!”
“旱灾来了,地里的苗要枯死,人畜要断水,这是天大的事!组织信任我们,把担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得扛起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钱进的回答,饱含深情,不过还是以套话为主。
结果陆凯却听得心潮澎湃,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他接着问道:“钱进同志,您刚才提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能具体说说在抗旱过程中,您和您的队伍是如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的吗?”
“这个例子很多。”钱进思路清晰,回忆着稿子里的条例,慢慢的给讲了出来。
这方面他能讲的内容确实多,这次可就不是空话套话了。
他从起初的进山寻水开始讲,又讲发动一切机动车组建送水路,还有动员全市劳动突击队组建抗旱突击队下乡开展工作,又讲了动员市民为了支援农民抗旱做出的节水努力等等。
自然还有干部包队的创举、从国外引进滴漏设备来保苗的举措、带领全市农民补种抗旱庄稼的工作……
钱进的回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有宏观的总结,又有生动的细节,完美地契合了采访要求,更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
站在摄像机后面的李德勇,听着钱进的讲述,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和满意的笑容。
他悄悄对旁边的助理竖了个大拇指,显然对陆凯找到的这个采访对象和采访效果非常满意。
很多人面对镜头会紧张,说话会绊绊磕磕,这样很影响采访效果。
钱进这边坦然自若,说话声情并茂,在他看来简直是天生的被采访圣体。
“谢谢您,钱进同志,您的讲述非常感人,也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陆凯结束采访,真诚地向钱进鞠了一躬。
“再次祝贺您,也祝海滨市的未来风调雨顺!”
两人握手告别,工作人员引领他准备入场。
钱进看着陆凯跟随采访团队走向下一个目标,心中很有些老怀大慰。
当年学习室里那个埋头苦读的青年,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媒体的记者。
这本身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好注脚,也是对他当年创办学习室初衷的最大肯定。
采访结束后,1980年的救灾工作表彰大会就隆重开幕了。
钱进坐在前排,然后主持人口中喊出了他的名字:
“钱进同志作为海滨市抗旱工作指挥部的负责人之一,在抗旱保苗、组织生产自救、抗击旱灾、保障民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带领的队伍,是新时代工人阶级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杰出代表……”
主持人的介绍词铿锵有力。
大会结束后,代表们还要参加分组讨论和经验交流会。
钱进这边更是热饽饽,知道他的人真不少,还有邻省的讨论组直接过来找他,请他抽空过去一起交流经验。
这种事没法拒绝,钱进满口答应下来。
结果他们讨论组刚互相交流了几句,一位大会工作人员急匆匆地找到他:
“钱进同志,你们海滨市府打来的紧急电话,打到会务组了!”
钱进心头猛地一跳!
市府打来的紧急电话?
不是吧,自己刚离开市里,结果工地出事了?
他立刻跟着工作人员跑到会务组的办公室,抓起那部老式摇把电话的听筒。
“喂?我是钱进!”
“钱主任,我是林秘书。”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稳稳地声音。
是第一秘书打来的电话。
“您大哥找我务必给您打个电话,说您夫人进医院了,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她要生了!”
魏清欢要生了!
钱进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
预产期确实就在这几天,但并不精准,而这场表彰大会一共安排了两天时间的议程。
他本打算提前一天来,然后第二天晚上订票回程,到时候应该不会耽误事。
结果没想到,这孩子还挺会赶巧,这么急着要出来!
钱进感谢了林大秘打来的电话,然后立马准备回程。
反正最重要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领完奖了,该拜拜了。
r他立刻找到大会负责人,简单说明了家中紧急情况,请求提前离会。
负责人还挺通情达理,找他确认自愿放弃下午和明天的活动后,立刻安排车辆送他去火车站,并帮他协调最快一班回海滨市的火车。
一路风驰电掣。
21型火车轮轨撞击的“哐当”声,一路在钱进听来却感觉太缓慢了。
他靠在硬座车厢冰冷的窗边,望着窗外飞速**的华北平原,心中有些焦虑。
主要是他对这年代的妇产科水平不怎么有信心。
很担心魏清欢出事。
火车跑了13个小时。
旅程相当漫长。
下午上车,火车终于在第二天半夜抵达海滨市。
钱进第一个冲出站台,跳上早已等候在站外的一辆服务站吉普车,直奔市第一人民医院。
车是林大秘安排的,不得不说,大领导的秘书们很有几把刷子。
同时钱进也在琢磨,自己的劳动突击总队,是时候该有一辆汽车了。
实际上他想要汽车还真不难,华青帮大佬宋吉祥从去年开始就给他打电话,要送他一台凯迪拉克。
钱进一直拒绝。
他的工作性质太特殊,不好收海外礼品,尤其是凯迪拉克这种豪华车礼品。
另外现在不管是别人送的还是买的,进口车关税很高,凯迪拉克这种豪华车的关税尤其高。
在他一路畅想中,车子进入了人民医院。
妇产科病房外的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
大半夜的,房间内外人还不少。
看见钱进到来,一群人呼啦啦的围上来了。
钱进一眼就看到了钱程、马红霞两口子,钱烈两口子,陈寿江、魏雄图等人:
“怎么都在这里?这么晚了不回去睡觉?”
“等你呢。”钱程和钱烈俩兄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
陈寿江往泰山路方向指了指:“你二姐在家里看着孩子,我们都在这里等你。”
“清欢呢?孩子呢?”钱进感觉不大对劲,“你们干啥都在这里等我?出事了?”
他路上有点上火了,声音嘶哑,最后这话问的不清晰。
马红霞又是西北人的腔调,于是听岔了,连连点头:“对,没错,出生了、出生了,母子平安!是个大胖小子!”
钱进险些被她的动作和前半截话吓得魂飞魄散,等听完了才知道两个聊劈叉了。
“清欢怎么样?”他最关心的是妻子。
“清欢累坏了,开宫口加上生孩子,足足耗费了十多个钟头,大夫都想给她切肚子了……”马红霞积极的说。
钱程不耐的一挥手:“别瞎说,什么切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