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昌明元年,五月。

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大唐淮河以北的广袤地域上,便开始了忙碌的冬小麦收割工作。

田间地头。

一眼望过去,除了金黄金黄的小麦与沉甸甸的麦穗之外,还有在弯腰辛勤劳作的百姓,已经来回奔跑,帮大人送饭送水,干些杂活的稚童。

田埂上。

李承乾手搭凉棚,环视四周。

紧接着随手从旁边摘了一株麦穗,双手合十不断揉搓片刻后,吹了口气,手心处便只剩下一颗颗饱满金黄的麦粒了。

“陛下,今年的麦子产量很高,而且基本上都很饱满。”

“虽然去年河北、河东爆发雪灾。”

“但所谓福祸相依,正是因为下了暴雪,所以今年才有充足的水分来灌溉土壤,因此今年乃是个不折不扣的丰年!”

看着手中的麦粒,李承乾微微颔首。

“丰年好啊!”

民以食为天。

只要百姓们能够吃上一碗饱饭。

那大唐的天就永远不可能塌下来,但倘若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大唐即便再强大,也终究只是假象罢了。

这一点。

从去年天降暴雪,再加上河北诸多**,民间却依然没有爆发民变甚至是**,就可以看出一二。

大唐现在在河北的耕种政策,是经过改良了的。

百姓们只要按照朝廷给出的建议来耕种,那么一年到头,就可以收获两批粮食。

四五月份,收割去年种下的冬小麦。

随后立马种植土豆或者是红薯,亦或者是杂豆等作物。

到了秋天,这第二批杂粮就成熟了。

收割过后,再次重复去年的经历,把土地翻一遍之后,种植越冬小麦,并在明年的四五月份收割。

如此这般。

一年到头,就可以收获两批粮食。

一批麦子和一批杂粮,虽然说杂粮吃多了容易出问题,也不如精粮好吃,但不管如何,这样一来百姓们总归是吃饱了。

再加上暴雪的因祸得福。

以至于往常的中等、下等田地,产量都涨了不少。

若非如此。

去年连番的天灾人祸,河北这地方八成

早就不知道出现多少支起义军了。

“褚卿。

“朝廷关于河北、河东部分受灾地区减免赋税的政令,已经下发了吗?!

李承乾缓缓蹲下。

并随手把手中的麦粒,塞到了身旁褚遂良的手中。

“已经下发了,陛下。

“天下百姓闻讯,无一不感念陛下的恩德。

这话真不是褚遂良在胡说八道。

百姓们又不是什么蠢货,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百姓们还是看得清楚的。

“如此就好……

褚遂良附和着笑了笑。

只是眉眼之间,多多少少挂着些忧虑。

李承乾扭过头扫了他一眼,然后轻笑一声,摆手道:“想说什么就说,别憋着,小心英年早逝了!

褚遂良:……

“陛下。

“臣还是认为您不能去辽东,那地方刚刚平定没过多久,实在是有些危险,您身上肩负的是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倘若……

数日之前。

在彻底敲定了讨伐窝国的计划之后。

李承乾就当众宣布,自己将随大军一起前往高句丽等国旧地,东巡平壤城,并在那里等候前线传来的捷报。

百官闻言,大惊失色。

虽然大家都明白此举背后暗含深意,实际上是皇帝想用这种方式,使得大唐彻底将三国故地纳入版图当中,但还是不免反对。

原因无他。

这么干,好处自然很大,但风险也确实不小。

“不必担心。

“朕又不会到处乱跑,只是呆在平壤城里罢了,到时候裴行俭和李安俨等人,会留下来护卫朕的!

此次征讨窝国,大唐并没有使出全力。

一众将领中。

只有侯君集、苏定方与薛仁贵三人率军出征,其余人等,则随着李承乾去平壤坐镇。

“如此,那好吧……

褚遂良只得点点头。

“还有一事,陛下,高句丽三国如今尽数覆灭,也应当划定州县,派遣官员过去理政了。

“这是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