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在中医科的见习生活,因上次急诊的亮眼表现和三号床病人的精准提醒,悄然发生了变化。

科室里,林婉儿的勤奋和悟性逐渐被更多人看在眼里。无论是整理病案时的细致,还是跟诊时偶尔提出的独到见解,都让人无法再将她仅仅视为一个普通高中毕业、运气好搭上李主任关系的见习生。尤其在几次科室内部的病例讨论会上,面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杂症,她总能从细微处入手,结合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脑子里那些跨越时代的知识),提出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思路。虽然她总是点到即止,将功劳归于“书上看到的”或者“突然想到的”,但李国手和王德斌这样的老医生,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天上午,李国手查完房,回到办公室,特意将林婉儿叫了过去。王德斌也在,正低头写着病程记录。

“婉儿啊,坐。”李国手示意她坐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你来科里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的表现,我和王医生都看在眼里。”

林婉儿心里微微一动,有些预感,但还是规矩地坐下:“谢谢主任,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向您和王医生多学习。”

李国手摆摆手:“谦虚是好事,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你的理论基础不错,学东西也肯钻研,尤其是在辨证思路上,有灵气,不呆板。这是学好中医非常重要的特质。”

旁边的王德斌停下笔,抬起头看了林婉儿一眼,虽然没说话,但那眼神比之前多了几分实质性的认可。

“之前我说过,看你表现,考虑收你做学生,”李国手继续说道,“我和王医生商量了一下,觉得你是个好苗子,值得培养。今天呢,也不搞什么复杂的形式了,就在科里,我和王医生做个见证,我正式收下你这个学生。以后就跟着我,好好学本事。”

林婉儿霍然站起身,激动和喜悦涌上心头,让她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深深地鞠了一躬:“师父!谢谢师父!我…我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这一声“师父”,叫得真心实意,也带着尘埃落定的踏实感。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分,更意味着她在这个时代、在这个领域,有了一位真正的引路人和靠山。未来考取医师资格、在医院立足,都有了最坚实的保障。

【哎呦,不错哦!这算是正式上岸了吧!】她心里的小人儿雀跃着。

“嗯,坐下吧。”李国手满意地点点头,“以后就是师徒了,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我。临床上的事,也要多看多想多问。王医生经验丰富,你也要多向他请教。”

王德斌这时开口了,声音依旧简洁:“好好干。”

简单的三个字,却比之前的任何话语都更有分量。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中医科内部传开了。没有隆重的仪式,但李国手亲自收徒,这本身就是对林婉儿最大的肯定。科室里的气氛立刻变得不同。之前对她客气中带着疏离的年轻医生和护士们,现在看她的眼神都热络了不少。

“婉儿,恭喜你啊!以后就是李主任的亲传弟子了!”

“我就说婉儿不简单吧,看问题总能看到点子上。”

“以后得多向你请教了!”

林婉儿一一笑着回应,态度不卑不亢。她注意到赵强医生也笑着过来道贺,那笑容依旧热情洋溢,只是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恭喜啊林医生,年纪轻轻就得了李主任的青眼,前途无量啊!”赵强拍了拍林婉儿的肩膀,语气夸张。

“谢谢赵医生,我还有很多要学的。”林婉儿客气地回应。

拜师之后,李国手对林婉儿的培养明显系统化了。他不再只是让她跟在后面看,而是开始有计划地给她讲解中医经典理论,从《黄帝内经》的整体观,到《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再到《金匮要略》的杂病治疗,结合临床病例,深入浅出。遇到合适的病人,他会放手让林婉儿尝试问诊、切脉,然后在旁边仔细观察、点评、指导。

王德斌也真正开始“倾囊相授”。他不像李国手那样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而是更侧重于实战技巧。他会告诉林婉儿,对于某种特定脉象,除了书本上的解释,临床上还可能预示着哪些细微变化;对于某个常用方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何进行精准的加减化裁;甚至是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