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神盾的脉动
“刑天”计划在深海龙宫的腹地激烈推进,仿生复合装甲的研发,将钱秉文与李振华团队的精力牢牢锁在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之中。
与此同时,一场覆盖了龙国全境的工业行动,正以国家意志为驱动,迅速展开。
这便是“神盾”计划,龙国为应对苍穹之上终极威胁而铸造的无形长城。
自总参谋部批准“分布式曲率阵列”构想的那一刻起,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便进入了战争状态。
从东部沿海的超级都市群到内陆的重工业基地,数百家精密制造工厂的生产任务被瞬间清空,然后重新写入。
工业区的灯光彻夜不灭,夜空被映照成一片工作的白。
在沪市郊外,曾经生产高端手机芯片的无尘车间内,一排排机械臂正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将纤细如发丝的量子相位锁定芯片植入基板。
年过七旬的特级技师陆承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站在观察外凝视着全自动流水线上幽蓝色的光点。
他身后,年轻的徒弟低声汇报着:“师傅,刚刚‘天宫’下发了第七版优化算法,生产单元A-37的能量谐振频率需要微调零点二皮秒。”
陆承安没有回头,只是缓缓点头,他一生都在与千分之一毫米的误差作斗争,而现在,他的徒弟们正在以皮秒为单位,与一台远在天边的超级智能协同作业。
他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的是那份对极致精度的追求,陌生的则是这场变革的磅礴与浩瀚。
数千公里之外的奉天,昔日生产重型装备的巨大厂房,此刻同样轰鸣不休。只是那轰鸣声不再是锻锤的巨响,而是高能粒子对撞时发出的低沉嗡鸣。
这里负责生产时空节点外壳所需的高能物理材料。炽热的等离子体在磁场约束下翻滚,每一次能量脉冲,都会在靶材上沉积出厚度不足百个原子的特殊合金层。
一名刚刚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数据流。
他叫王涛,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个小时,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高度亢奋。
屏幕上,一排代表着材料屈服强度的绿色数据,在“天宫”的监控下稳定得宛如一条直线,而任何低于阈值的波动,都会触发红色的警报。
这套系统让他想起了大学导师的教诲:在极限工程领域,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功,等同于百分之百的失败。
“天宫”的触角延伸至国家的每个角落,它不仅仅是生产者,更是调度者。
在西北的稀土矿场,新开采的矿石在完成初步提炼后,无需等待指令,便会有专列在计算好的时间点抵达,将其运往指定的精炼工厂。
在南方的化工基地,特种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刚刚结束,无人驾驶的磁悬浮货车便已等候在仓库门口,沿着系统规划的最优路线,奔赴总装车间。
整个龙国的物流网络,变成了一张巨大的、跳动着数据流光的神经网络。没有拥堵,没有延误,每一克原材料的去向,每一分能源的消耗,都被“天宫”纳入了宏观的统筹模型。
这是一种极致的效率,一种近乎于生命体的集体意志展现。
李振华与他的团队,是这庞大系统的人类监管者。
在龙国指挥中心的主控室内,他们面前的全息星图上,龙国版图被无数条流动的光线覆盖,每一个亮点,都代表着一座正在全力运转的工厂。
李振华的目光扫过屏幕一角,那里,一个数字静静悬浮着:99.999%。
这是“神盾”节点的生产良品率,一个足以让任何工业强国感到绝望的数字。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的团队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他们借助“天宫”的算力,对生产流程中可能出现的上亿种变量进行推演,从空气湿度到地壳微弱震动,全部纳入了质量控制体系。
每一颗蕴含着量子相位锁定芯片和高能物理材料的节点,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上千次虚拟环境的严苛测试,确保其能在最极端的环境下,稳定地扭曲时空。
“报告李院士,”一名工程师站起身,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第一批次,总计一百万枚‘神盾’节点,已全部通过最终检验,准予出厂。”
李振华紧绷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疲惫的笑意。他知道,这百万颗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造物,将成为龙国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前,第一面坚实的护盾。
命令层层下达,一场规模浩大的秘密运输行动随之展开。没有警笛,没有护送,只有一列列外表普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