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号舍展才,文章惊四座
穿过森严的贡院大门,
仿佛踏入另一个世界。
喧嚣被隔绝在外,
只剩下令人窒息的寂静和无处不在的压抑感。
高墙之内,是一排排鳞次栉比、
如同蜂巢般的号舍,
低矮、狭窄、阴暗,仅容一人转身。
这便是千百学子搏取功名的战场,
寒窗十年的成果将在此间凝聚于笔端。
苏惟瑾按图索骥,
找到自己的玄字柒拾叁号舍。
刚放下考篮,
便听得隔壁号舍传来一声刻意加重的咳嗽,
带着毫不掩饰的敌意。
他侧目一看,竟是孙志远!
只见孙少爷脸色不太自然,
眼神躲闪了一下,随即又强装镇定,
恶狠狠地瞪了苏惟瑾一眼,
才弯腰钻进他那间号舍。
冤家路窄。
苏惟瑾心下冷笑,
孙家为了给他添堵,
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连号舍位置都能动手脚。
不过这又如何?
科举终究靠的是真才实学,
而非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把戏。
他不再理会,从容步入自己的号舍。
号舍内只有一板、一凳、一灯,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汁和木头霉变混合的气息。
苏惟瑾安然坐下,闭目养神,
调整呼吸,将外界一切干扰排除在外。
超频大脑如同进入战备状态的精密仪器,
各项感知和运算能力提升至最佳状态。
辰时正,鼓声三响,试卷下发。
苏惟瑾展开试卷,目光如电,
快速扫过所有题目。
经义题、策问题、诗赋题…
题目类型、难度、倾向…
所有信息瞬间被超频大脑捕获、分析、比对。
“《四书》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此题重在对‘义利之辨’的深度剖析,
需引经据典,正反论证…”
“策问题:论‘漕运之弊与海运之可行性’…果然涉及实务!
周学政务实,赵教谕和王县令的信息无误!”
“诗赋题:以‘砥柱’为题作五言八韵律诗一首…
需雄浑大气,托物言志,暗含自身抱负…”
几乎在浏览完毕的瞬间,
基于对主考官周孚先偏好(务实、恶空谈)、
副主考王学政喜好(诗重格律用典)、
以及自身知识储备的综合分析,
数篇结构严谨、立意高远、
文采斐然的最佳破题立意的腹稿已然在脑中生成!
他没有丝毫犹豫,
选定了最能展现综合实力、
也最契合考官期望的那套方案。
研墨,铺纸,提笔,蘸墨,
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沉稳气度。
而此刻,贡院之内,并非所有人都如他这般从容。
科举之功名,诱惑太大,总有人铤而走险。
斜对面一个胖硕考生,
趁巡考走过,迅速从发簪里抽出卷得极细的纸条;
右后方一个面色苍白的考生,
假装整理鞋袜,
实则偷偷瞄向缝在鞋帮内侧的小抄;
更远处,甚至传来极轻微的、
有节奏的敲击墙壁的声音,
显然正在传递着什么暗号…
魑魅魍魎,各显“神通”。
然而,这一切在高度戒备的巡考衙役和犀利的巡场考官面前,往往无所遁形。
“啪!”
一声惊堂木般的脆响,
伴随着一声厉喝:
“地字贰拾壹号!怀挟文字!拿下!”
“人字叁拾捌号!交头接耳!逐出考场!”
不时有违规考生面如死灰地被如狼似虎的衙役拖出号舍,
求饶声、哭泣声短暂打破沉寂,
又迅速被更大的死寂吞没。
似如投入湖面的石子,
只能泛起微小涟漪,
无法影响整个湖面的深沉。
苏惟瑾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心静如水。
他的全部心神,已沉浸在笔下的文章之中。
破题精准,承题稳健,起讲高屋建瓴。
八股部分,对仗工整却不显呆板,
逻辑严密且层层递进。
经义阐释,既能恪守朱注根本,
又能发散思维,融入现代哲学思辨,
于框架内展现新意。
策问部分,更是他大放异彩的舞台!
将此前与王县令探讨的水利、漕运、管理等实务见解,
以更精炼、更系统、更符合科举文体的方式倾泻而出,
数据、案例、对策信手拈来,
言之有物,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文思泉涌。
超频大脑操控下的手腕稳定有力,
改善了许久的字体此刻发挥出最佳水准,
清劲工整,如刻如铸,赏心悦目。
不知何时,一位巡场的府学教授踱步经过他的号舍。
只是随意一瞥,目光却瞬间被那漂亮的字迹和惊人的文章内容吸住了!
他忍不住停下脚步,屏息静气,站在苏惟瑾身后默默观看。
越是看下去,他眼睛瞪得越大,
脸上的惊讶之色愈浓。
看到精妙处,竟忘乎所以,
忍不住捋须低声赞叹:
“好!此解精辟!…
嗯?竟能如此引申?
妙啊!这漕运之策…
简直可直达天听!”
他这一失态,立刻引起了附近其他巡考官的注意。
几位同僚好奇地围拢过来,
一看之下,亦是纷纷变色,
交头接耳,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激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