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回到了火苗社!

赵振文在社里转悠了一圈儿,没看见他们三队的牛车,就搭了个“顺风车”,坐着其他队的牛车,在距离三队还有约两公里的地方下车了。

他的行李不重,两公里的路,走起来轻轻松松,走了约半个小时,就看见了熟悉的人!

“婶儿!忙着呢!对,我回家去呀!那我就先走了啊!”

等赵振文走出去一段儿距离,红花婶儿才挠挠头,后知后觉地想起来,咦,三娃子一大清早就去社里了吗?

说起来,昨天他坐着牛车去社里,最后回来的时候,好像就少了他!难不成,这孩子是走回来的?

赵振文可没功夫挨个儿跟别人解释一遍他进城的事情,一是没必要,二来,赵新生决定当陈世美之前的那段时间,也是经常往城里跑。

让别人知道他进了趟城,很容易就会把他和赵新生联想到一块儿,三队有这么多人,难免就会有那么一两个没眼色的、故意在他娘和弟弟妹妹面前说一些有的没的。

所以,进城的事情,赵振文不打算刻意隐瞒,但是,没人问的话,他也没准备主动说出来。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赵振文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院子里腌浆水菜的陈春梅,旁边的五丫和小六也在帮着打下手呢。

“娘!我回来了!”

听见声音,陈春梅下意识地抬头,看到儿子回来了,脸上迸发出惊喜的神色,赶忙起身,又把湿着的手往围裙上擦了擦,大步走了过来。

“可算是回来了!怎么样,没遇上什么危险吧?”

比起三娃子有没有找到赵新生、有没有要到钱,陈春梅最关心的,自然还是儿子的安全。

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五丫,小六,来拎东西!娘,走,咱们进屋说!”

被当成劳力使的两个小孩儿,脸上没有一点儿不乐意,相比之下,反倒是兴奋的神情居多。

也不知道,哥从城里都买了些什么好东西回来!

赵振文把院子里的大盆先抬到了灶房里,这才跟着陈春梅进屋,详细地说起了他这回进城所经历的事情。

当然,除了去郑家要钱、去看二娃子的那两段儿,其他的事情,都是经过删减的。

“你是说,你刚进城,碰到有人卖石榴,你买了二十个,换了个地儿、转手就赚了三块钱?”

陈春梅的神色有些恍惚,任她怎么也想不到,三娃子这次进城,不但没花多少钱,反倒赚了一些钱!

“对啊,娘,你不知道,城里供销社的东西有多难抢,家家户户至少都有五六口人,可不得多盯着点儿鸽子市吗?”

“快过年了,谁家都想淘换点儿稀罕玩意儿,犒劳犒劳一家人一整年的辛苦,再一个,也能拿来走动送礼,所以,我买的那些石榴,换了个地儿,不到二十分钟就卖光了!”

“之后,我又去找那个老伯买了一次石榴,赚了四块钱,本来还想钱生钱、再多赚点儿的,但是,老伯那儿没剩下几个石榴了,我觉得划不来倒腾一趟,就换了个路子,开始倒腾红糖了!”

“刨去来回路费和吃饭、住招待所、买东西的钱,我这儿还剩下十五块钱,另外,还有这九块钱,是我去郑家、找他要的上个月抚养费,娘,你都收着吧!”

早在回家的途中,赵振文就已经想好了理由,以及该拿出多少钱,才能让他娘和弟弟妹妹吃惊的同时、又可以慢慢接受。

这两堆钱,也是他在回家的途中、特意分好的,剩下的将近四十块钱,都被他“钻了空子”,存在了平台仓库里。

陈春梅反应有些迟钝,慢吞吞地接过了这笔钱。

五丫和小六的生活经验少,也就没想那么多,哥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这会儿,俩小孩儿“崇拜”的眼神都落在了赵振文身上:

“哥,你可真厉害!”

“就是,要是换成我,跟城里人说句话,怕是都得打哆嗦,更别说跟他们做买卖了!”

赵振文嘴角上扬,挨个儿揉了揉脑袋,发话道:

“那儿有两个包袱,桃酥是二娃子给你们的,雪花膏、毛线,还有那一盒红烧肉,是我买的。”

“先吃块桃酥,等晚上,再蒸点儿米饭,把那一盒红烧肉热一热,尝尝国营饭店大师傅的手艺。”

一听这话,五丫和小六迫不及待地就去对包袱下手了。

结果,打开来一看,五丫愣住了,拿起一盒雪花膏,问道:

“哥,城里供销社的雪花膏,必须得四个四个地买吗?还是,你买了一盒,人家送了你三盒?”

赵振文被逗笑了:“想什么美事儿呢?四盒都是我买的!”

“啊?”陈春梅总算反应过来了,往桌子上摊开的包袱一看,心里的火气就开始往上冒了。

只不过,刚扬起手,还没来得及落在赵振文的后背上呢,她就想到了儿子小小年纪、一个人去城里的原因。

想到三娃子估计只是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才特意说得轻松了些,其实,这两天在城里怕是没少受人白眼,过了两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的日子,陈春梅的手,就再也落不下去了。

最后,也只能化作两句不轻不重的“责怪”:

“你这孩子!雪花膏不当吃不当喝的,你在外头冻着脸了,给自个儿买一盒也就算了,大不了用完了再买嘛,一次买四盒,这也太多了点儿!放着放着,要是放坏了呢?”

赵振文还能不了解他娘?一听这话就知道,他今天是不会挨打了!

况且……

“这四盒,咱们家刚好四个人,人人有份儿,我可不是只想着自个儿的人!”

“说起来,这还多亏咱们家小六提醒我呢,他说娘整天往社里跑,吹着冷风,手都快冻裂了,叮嘱我进城以后一定得买盒蛤蜊油回来!”

“我一想,蛤蜊油好用,但是不经用,还不如买盒雪花膏回来呢!而且,冬天的风确实容易把脸吹皴,抹点儿雪花膏,也能好受些,既然咱们家有这个条件,那就人人都安排上,不落下任何一个人,大家有福同享嘛!”

听见这里面还有小六的事儿呢,陈春梅立刻感动上了,不是因为东西,而是因为孩子们的关心!

想了想,五丫九岁,也到了知道臭美的年纪,三娃子整天在外面跑,吹风的时候多着呢,小六脸嫩,这么一盘算,还真是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了!

“行,那就照你说的办,这雪花膏,咱们人人都有份儿!”

陈春梅拍板道,五丫小小地欢呼一声,虽说家里现在看上去最能干的人是她哥,但她心里门儿清,当家做主的事儿,还是得她娘来!

既然娘都发话了,那这雪花膏,她可就不客气了!

没有再仔细听哥和娘说些什么,五丫把这四盒雪花膏打量了一遍又一遍,尽管没有揭开盖子,里面的膏体应该也是一模一样的,但她就是从中选出了一盒自认为盒子最好看的。

看见她拿着挑出来的那盒雪花膏,没一会儿,就美滋滋地傻笑起来,陈春梅不由得无奈地摇摇头。

与此同时,藏在心里的、最后一丝“心疼”,也烟消云散了!

交代完自个儿这两天在城里的经历后,赵振文拎着二娃子买的东西,来到了老赵家。

农村人,骨子里是闲不下来的,甭管是什么季节,只要愿意动弹,都总能找到一点活儿干。

赵振文来到老赵家的时候,赵老头正在院子里编筐子。

编筐用的柳条,是秋天的时候让家里的孩子去收集的,冬天、趁着农闲的时候编一些,等到开春,就能拿到合作社的集上去卖钱了。

一个筐子一毛钱,又不费什么功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