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超算中心,林天站在工作台前,小手按在光幕上。
钱秉文站在身后,目光锁定屏幕中央的模型图。
那是量子中继技术的推演结果。
传统方案已经列出,分别是中继站、物理节点、能量传输。
林天的手指在光幕上划过,原有的模型图随之消失。
然后,新的结构图开始浮现。
钱秉文靠近了屏幕,但他看到图中没有中继站。
没有物理节点,只有空间中的几个光点,光点之间用线条连接,线条呈弧形。
钱秉文盯着光点。
“这是什么?”
林天抬头。
“虚拟量子节点。”
钱秉文的手指停在桌面上。
“虚拟?”
林天点头。
“传统量子中继需要物理设备作为中转,但烛龙核心能产生微型曲率场,可以在空间中制造相位锚点,让量子纠缠态在这些锚点间跳跃传递。”
钱秉文盯着屏幕上的光点,疑惑地说道:
“空间锚点?”
林天的手指继续在光幕上划过一次。屏幕上,烛龙核心的能量输出曲线出现。能量波形呈脉冲式跳动,每个脉冲在空间中留下微弱的相位扰动。
林天的手指点击其中一个扰动点,光幕放大,扰动点的内部结构呈现在眼前。
空间在这里被扭曲,形成微型的曲率泡,泡内的量子态被锁定,不会衰减。
钱秉文的手掌拍在桌面上。
“这就是虚拟节点的原理。”
林天点头。
“对。”
“烛龙核心的能量在空间中留下锚点,量子纠缠态通过锚点传递,不需要物理设备。”
钱秉文转身走向通讯台。
“立刻使用天宫模拟推演,验证理论可行性。”
天宫超算中心,数百台服务器同时启动,算力被不断调动。
屏幕上,虚拟量子节点的模拟推演开始。
第一组数据,单个烛龙核心能产生多少虚拟节点。
天宫的计算速度极快,0.3秒后,结果出现。
【单核心最大节点数:7个】
【覆盖半径:理论值200公里】
钱秉文的眼神亮起,他立刻切换到第二组数据。
“如果昆仑小队的十二台机甲全部参与,能构建多大范围的网络?”
天宫的算力再次调动。
屏幕上,十二个烛龙核心同时运行,能量波形在空间中交织,形成复杂的节点网络。
计算结果在1.2秒后出现。
【多核心协同节点数:84个】
【覆盖半径:理论值500公里】
【网络稳定性:待验证】
钱秉文的手指敲击桌面。
“五百公里。”
“足够覆盖整个铁砧防线。”
林天站在屏幕前,小手指向最后一行数据。
“稳定性待验证。”
钱秉文的表情变得严肃。
“天宫。”
“开始稳定性测试。”
屏幕上,模拟推演进入第二阶段,虚拟量子节点被构建,纠缠态开始在节点间传递。
距离从零开始递增。
五十公里。
纠缠态保真度99.8%。
一百公里。
保真度97.3%。
一百五十公里。
保真度89.6%。
两百公里。
保真度48.2%。
钱秉文的手掌停在桌面上。
“两百公里后保真度低于百分之五十,这无法满足实战通讯需求。”
林天盯着屏幕上的曲线,保真度在两百公里处断崖式下跌。
他的手指在光幕上划过,调出虚拟节点的能量分布图。
屏幕上,节点的曲率场强度随距离递减,递减速度呈指数级。
林天的眼神变得深邃。
“问题在于曲率场强度不足。”
钱秉文转身。
“如何解决?”
林天放下奶瓶。
“开发增强型的烛龙核心,将曲率场强度提升三倍。”
钱秉文的手指停在桌面上,他盯着林天。
“三倍?”
林天点头。
“在现有核心外层增加共振腔,利用相位锁定振荡器技术,让核心内部的聚变反应与共振腔形成正反馈,能量输出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
钱秉文的瞳孔剧烈收缩。
“召集烛龙的核心团队,启动烛龙核心升级项目。”
深海龙宫,A-3实验室,烛龙核心团队在六小时内集结完毕。
钱秉文正站在工作台前。
屏幕上,烛龙核心的结构图呈现在眼前。中心是聚变反应区,外层是量子诱导场。
钱秉文的手指在屏幕上划过。
“林天提出的方案是在外层增加共振腔,利用相位锁定振荡器技术形成正反馈,提升能量输出效率。”
研究员调出相位锁定振荡器的技术文档。
“这是从振动器残骸中逆向破解的技术,可以锁定特定频率并进行能量放大。”
钱秉文点头。
“将振动器的晶体阵列改装,放置在核心外层,形成共振腔结构。”
研究员立刻开始设计,屏幕上新的核心结构图逐渐成形。中心仍是聚变反应区,外层增加了十二个振荡晶体,晶体排列成环形,每个晶体对准核心的能量输出点。
钱秉文盯着结构图。
“开始建模测试。”
天宫超算接入,虚拟模型开始运行。
烛龙新核心开始启动,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向外扩散。
能量波动被振荡晶体捕获,晶体开始共振,共振产生的能量反馈回核心。
核心的能量输出被放大,放大的能量再次被晶体捕获。
再次共振,再次反馈,正反馈循环形成。
屏幕上,核心的能量输出曲线开始攀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www.nmxs8.cc】

小说推荐